帶土字旁的字有:壇、墥、壞、城、塘、墾、境、垠、圩、塌、埂、填、圬、埋、圭、坤、寺、壩、域。
1、壇
讀音為tán,最早見於秦朝小篆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壇”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祭場也。從土入聲。徒幹切”。“壇”的基本含義為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築的高臺,如天壇、地壇;引申含義為用土堆成的平臺,如花壇。
2、塘
讀音為táng,最早見於《說文》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塘”的基本含義為堤岸,堤防,如塘壩、塘堰;引申含義為水池,如池塘、荷塘;某些地區在室內挖小坑用來生火,如火塘。
3、塌
讀音為tā,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塌”的基本含義為倒,如倒塌;引申含義為下垂,如塌秧。
4、埋
讀音為mái,má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埋”在讀作mái時的基本含義為葬,如埋葬;引申含義為把東西放在坑裏用土、雪、落葉蓋上,如掩埋;“埋”在讀作mán時的基本含義為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人或事物表示不滿、責怪。
5、坤
讀音為kū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坤”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地也。《易》之卦也。從土從申。土位在申。苦昆切”。“坤”的基本含義為八卦之壹,如:乾坤,“坤”的引申含義為稱女性的,如:坤宅(舊時婚禮稱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