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什麽是祖魯戰爭?

什麽是祖魯戰爭?

1837~1879年的祖魯戰爭19世紀30~80年代發生的祖魯戰爭,是南非祖魯人為反抗荷蘭後裔布爾人和英國殖民者的侵略,維護國家統壹和領土完整而進行的反殖民主義的民族戰爭。祖魯王國雖然因戰敗而滅亡了,但祖魯戰爭卻譜寫了非洲近代史上反殖民鬥爭的新篇章。

祖魯人是南非土著居民南班圖人的壹支,居住在南非的納塔爾、斯威士蘭和莫桑比克的壹些地區。1828年,丁幹(1797~1840年)上臺執政,繼承了恰卡的事業,恢復和發展了生產,保持了祖魯國家的統壹。在他的領導下,祖魯人進行了反對布爾殖民主義者的戰爭。

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南非建立了第壹個白人定居點。荷蘭移民的後裔被稱為布爾人(意為“農民”)。1785、1806年,英國兩次占領開普殖民地,1815年正式把南非據為己有。英國人在開普殖民地建起自己的統治機構,剝奪了布爾人的行政權和司法權,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廢除荷蘭貨幣改為英鎊,丈量土地、按地征租、廢除奴隸制,所有這些措施都引起了布爾人的不滿。

英國人同布爾人之間矛盾的發展,導致了布爾人的壹次大遷徙。從1836年開始,布爾人趕著大車,浩浩蕩蕩向北和東北方向尋找新的居住地。1837年,布爾人越過德拉肯斯堡山脈,源源不斷地開進祖魯王國,從而發生了祖魯人反抗布爾人殖民主義者入侵的“祖魯戰爭”。

1838年2月6日,為了懲罰布爾人通過欺騙手段奪取祖魯人土地的做法,丁幹下令將70多名布爾人逮捕處死。隨後,祖魯軍隊襲擊已居住在納塔爾西部的布爾人,大約有300多名布爾人被殺死。3月,海邊納塔爾港的英國殖民者派兵支援布爾人。很快,丁幹的弟弟姆潘達率軍打敗了英國援軍。與此同時,布爾人的兩支援軍也先後被祖魯人打敗。布爾人遭到殖民遠征以來最嚴重的損失,實力減少十分之壹,領導層出現分裂,布爾人四處逃散。

在取得對布爾人的初戰勝利後,丁幹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過早地偃旗息鼓,為布爾人卷土重來提供了機會。1838年11月20日,比勒陀利烏斯率領壹支由464人、57輛牛車、2門火炮組成的援軍從開普殖民地趕來援助。12月15日,這支隊伍在恩康姆河套上擺下了作戰陣式——牛車陣。丁幹面對強敵猶豫不決,錯過了布爾人最害怕的夜襲時機,直到16日淩晨才開始對布爾人的牛車陣發起攻擊。這是30年代祖魯戰爭中最激烈的壹場戰鬥:布爾人依托有利的環形牛車陣,用先進的火炮射擊,而祖魯人則手持長矛和盾牌,排成密集隊形,冒著炮火和彈雨,前仆後繼,壹次又壹次地沖鋒,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恩康姆壹戰,祖魯人損失慘重,傷亡3000多人,鮮血染紅了恩康姆河。現在,南非統治者把12月16日定為固定的休假日,以慶祝白人在這壹戰中的勝利,而南非民主力量則把它定為“丁幹日”,把它看做非洲人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象征。

此後,因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祖魯人連遭失敗。1839年1月,雙方簽訂“和平協議”,丁幹被迫將圖格拉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布爾人,並交付數千頭牲畜和若幹噸象牙作為戰爭“賠款”。然而,布爾殖民者並不滿足。他們勾結、收買丁幹的弟弟姆潘達,答應幫助他奪取王位並承認他為祖魯國王,姆潘達則要在稱王後臣服於布爾人。1840年1月,在布爾人700名武幹的支援下,姆潘達率軍1000人征討丁幹軍隊,並在姆庫齊河以北擊敗丁幹。2月,姆潘達成為祖魯國王,把從圖格拉河以北直到黑烏姆福齊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布爾殖民者,祖魯王國只剩下納塔爾最北部的土地。布爾人在占領的祖魯人土地上建立了“納塔爾***和國”。但是,布爾人好景不長。1843年,布爾人的***和國便被英國殖民者吞並。祖魯人抗擊布爾殖民者的鬥爭——19世紀30年代的祖魯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19世紀50年代,祖魯王國經歷了壹場內戰。姆潘達之子克特奇瓦約反對卑躬屈膝的賣國政策,立誌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尊嚴,獲得祖魯人的擁戴和支持。10月的壹次戰鬥,克特奇瓦約擊敗以翁布齊拉為首的投降派,執掌國政。克特奇瓦約(1826~1884年)是19世紀下半葉,南非祖魯人的傑出領袖。他在內憂外患中渡過青年時代,親眼目睹了殖民者的侵略擴張和南班圖各族人民的悲慘命運,決心重整國力,再現恰卡和丁幹時代的輝煌。

克特奇瓦約實行嚴格的軍事制度,通過各種途徑搞到槍支彈藥,聘請英國人約翰·丹恩訓練祖魯軍隊,建立自己的騎兵。不久,他建立起壹支40萬人、裝備幾百條槍,善於騎射的強大軍隊。此時,正值英國殖民者擴大其對南非侵略的時期。在1871年侵占金剛石產地西格利誇蘭、1877年吞並德蘭士瓦後,英國殖民者把下壹個目標瞄向了祖魯王國。

1878年12月,英國駐南非最高全權代表B·弗裏爾向克特奇瓦約提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軍隊,準許英國總督進駐南非並有權監督祖魯人的行動。與此同時,還在邊界上部署6個營的精銳部隊。遭到克特奇瓦約斷然拒絕後,英國殖民者於1879年1月11日發動了蓄謀已久的戰爭。

切爾姆斯福德勛爵率領1.3萬人的英國殖民軍渡過圖格拉河,向祖魯王國大舉進攻。1月22日,雙方在伊桑德爾瓦納山展開激戰。克特奇瓦約趁夜色昏暗包圍壹路英軍,並突然發起攻擊。祖魯戰士冒著激烈的炮火沖向敵營,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最後取得輝煌勝利,打死打傷英軍1600余人,己方傷亡3000人,繳獲步槍1000多支、子彈50萬發,並且收復了大片失地。

克特奇瓦約在勝利後,幻想通過談判謀求和平,但事與願違。英國拒絕任何談判,將軍隊增至2萬人,配備火炮36門,決心進行更大的報復行動。在6月1日的戰鬥中,祖魯人挫敗了英軍的進攻,並打死了拿破侖三世的兒子路易。7月4日的烏隆迪村壹戰決定了戰爭的結局。開闊地上,5000枝火槍和數十門火炮的射擊使祖魯軍無法接近敵軍陣地,更不能進行擅長的白刃戰,壹批壹批的戰士倒在血泊之中,祖魯軍隊當場戰死3000人。這時,英軍出動全部騎兵,向祖魯軍隊發起沖鋒,祖魯軍隊遭到慘敗。

這次決戰失敗後,祖魯王國壹蹶不振。英國占領後把它劃分為13個小酋長國“分而治之”,最後於1887年正式並入納塔爾殖民地。

祖魯人為反抗兩個殖民主義者的侵略進行了半個世紀的英勇鬥爭,最後以失敗告終。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力量對比懸殊。祖魯人處於原始社會向國家過渡的初始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極為落後,武器總體上還處於冷兵器時代。以落後、原始的生產方式對付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初級農業和畜牧業對付大工業,以冷兵器對付熱兵器,失敗是可想而知的。此外,祖魯人幾代國王對殖民者懷有僥幸心理。

祖魯人的鬥爭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給殖民軍以沈重打擊。英軍損兵折將數千人,耗資500萬英鎊,而且導致國內政局動蕩,祖魯人的鬥爭精神贏得了各國有識之士的稱贊。

祖魯人民反抗殖民者的英勇鬥爭,在非洲近代歷史上、在世界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的鬥爭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