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的意思: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變現,心外無任何實法存在。亦即心為萬有的本體,為唯壹的真實。
壹、唯心主義的發展
唯心主義能夠長期存在根源之壹在於人的認識過程本身包含著陷入唯心主義的可能性。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者都把虛構的脫離物質的意識當作現實世界的本原,在這壹根本點上是壹致的,兩者在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內部也往往互相混雜或交錯。
人類最初的、最簡單的抽象中就存在著認識的二重化和唯心主義的可能性。唯心主義作為壹種社會意識,它的產生、發展還有壹定的社會根源。在階級社會中,階級利益對哲學的存在和發展起最重要的制約作用,它規定哲學家概括現實和利用思想資料的傾向。
二、唯心主義的基本出發點
唯心主義的基本出發點是把精神、意識說成物質、自然界的本原,從根本上顛倒了世界的本來面貌,因而是謬誤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不是簡單地籠統地拋棄唯心主義哲學的壹切內容,而是把它們放在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辯證的批判。
不同唯心主義介紹:
1、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我”的感覺、觀念、意誌、情感等等的產物,沒有“我”就沒有世界。18世紀英國的貝克萊認為,物質是“不存在的實質”,“感性實物”是“觀念的集合”或“感覺的組合” ,“對象和感覺是同壹個東西”,“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的特征,是虛構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客觀”精神,並把它當成萬物的創造者。客觀唯心主義代表G.W.F.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現象都是“絕對精神”在自我實現、自我認識辯證發展過程的外部表現。
3、歷史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是第壹性的,社會存在是第二性的,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從這壹基本原則出發,歷史唯心主義把人們的思想動機、卓越人物的意誌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做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