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李清明的名家書評

李清明的名家書評

讀清明先生的散文,發現他不但生活經驗豐富,是成功的企業家,他還是壹個成熟的散文家。他的文章抒發的大半是切身的經驗與省悟,所以言之有物,而非空泛抒情。此外,文筆流利清暢,讀來娓娓動人。筆下能有如此格局,堪稱“儒商”。

——著名詩人:余光中

讀書,明理,行事,為商,著文,談心,文友李清明都有可觀的建樹,謹向他致以最好的祝願。

——著名作家:王 蒙

壹條汨羅江把李清明與我聯系在壹起——他是從那壹片家園走出來的,我是朝那壹塊家園走進去的。我從他的文字裏讀出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壹切,關於河灣,關於柳林,關於雞鳴狗吠,關於炊煙下蒼老的鄉親,關於從那裏走向現代都市的新壹代人……讀得心動之時,我真是很想結識他筆下的那些鄉親和戰友,很想同他們樂在壹起,憂在壹起,甚至無聊胡鬧在壹起,把往日再過上壹遍。我們的生活是沈重的,但又讓人牽腸掛肚難舍難分。我們的生命是短促的,但又讓人長憶延綿和悲懷無際。所謂文學,所謂文學之魂,就萌生在這難以平靜的壹刻吧。謝謝清明先生給我的感動。

——著名作家:韓少功

壹個藝術家能夠給人提供什麽呢?他不是教師因而不能給人什麽教導。他不是領袖所以未必能給人指引壹條光明或安全的道路。他其實也不是靈魂工程師做不來總為別人以至自己脫胎換骨的事。他們是以正規角度看這世界而看膩了的人,並且天真地以為別人可能也不太耐煩,所以為公為私就去找些新鮮的角度看這世界。

我想,李清明的文字也在尋找這樣的角度。

——著名作家 史鐵生

這是壹些閃爍著中國智慧的文字。

許多平常而深刻的道理,已經被我們時代完全遺忘了,比如對生活的感恩,孝敬,比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這個時代所謂知識分子者言必拿來,成為習慣,已經造成這種知識,只有西方才有思想。似乎中國人在過去數千年的歷史中從未思考過“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處來,我們到何處去”之類似的。我壹直對二十世紀以降中國人的思想質量感到擔憂,尤其在1966年的革命之後。但很多時候,偶爾看見普通人的文字,才發現中國思想並沒有消失,而只是從習慣上以為它應該出現的地方轉移了,轉移到沒有時間空談、幹著實事的普通人的文字中,他們業余時間偶爾記錄下的想法,讀起來卻比知識分子的引經據典更有智慧。我說的是李清明的散文。

——著名詩人 於 堅

李清明身在商海,心懷哲思,對人生社會,均有獨到感情,其文中許多警句妙語,可以大書高懸為座右銘。

——著名作家 莫 言

苦難、守望、惜福和感恩,很難在壹本書裏,看到這壹些字眼集中出現。其實,又豈止是壹本書,在這個道德退行的時代,這樣的字眼,真的已經不生長在我們的心田。也許,我們在表達上的進步,遠遠走在了良知的前面。文學界常有清醒者呼籲回到常識。這些偉大字眼,也是壹種常識,是壹個文化的根基與底線。當上述這些字眼串連成線,互為因果樸素地呈現的時候,使我們在生存困境中感到壹絲人性的溫暖。

——著名作家 阿 來

壹個人,工農兵學商五大行業全都親身經歷過,而且幹壹行精壹行,行行均有所得,不容易。壹個人,壹個曾經當兵的,能在壹項又壹項完全陌生的事業上有所成就,也不容易。壹個人,在從事繁忙的經營之余,在諸多事務性的、習慣性的、禮尚往來性的、不得已而為之的交往應酬之余,還有時間,還有精力,還有心情和興趣來寫寫文章,以抒發自己對人對事的感受,更不容易。當今世界可供人們耗去工作之余時間的活動太多太多了。舞文弄墨並不是件輕松的事。它是壹個人的心境,是壹個人的格調,壹個人的追求。

——著名作家 金敬邁

李清明從軍、經商、作文,都做得風生水起,他是心氣高的人,做什麽,都想著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他像壹個理想主義者,在自己認定的價值道路上竭力往前,把醜陋和汙濁忘在身後。他的文字,也強調著美好和希望的力量。他說的道理很樸素,可是壹結合他的人生經驗,用他樸實的語言說出來,感覺就能入心,能被說動。寫作有時就是重復人心世界裏那些恒常的道理,重復得多了,道理就深入人心了。有理,道才不空虛啊。寫作是說話,也未嘗不是說道。

李清明是個寫作之人,說道之人,他的方式,安妥了自己,啟發著別人,也給我留下了頗深的印象。

——著名作家:賈平凹

李清明的文字,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人生實踐和人生行動的記錄。他的思想心得不是空談,面是來自行動中的體悟,因此才具有壹種真實感人的力量。在今天這個時代,真正能感動我的,並非那些偉大的誓言,而是像李清明這樣的人為這個世界所作出的具體、微小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沒有停留在紙上誇誇其談,更沒有迷戀於制造空洞的口號,而是腳踏實地承擔起了壹個人的基本良知,並以此表達他對生活和世界的摯愛。……他是壹個將理想有效地轉化成了行動的民間智者。

——著名評論家:謝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