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章初中時開始發表作品,上高壹時,他的壹組新詩(***九首)就被選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詩選”之中。他以“詩人”身份走上文壇,轉而從事歌詞寫作,後來成劇作者。
1982年,45歲的劉成章開始散文創作,並“專寫散文”。他先前的“詩”和“歌詞”影響了他的散文創作,所以他的散文帶有詩的氣息格的韻味,他的散文瑯瑯上口,他的散文氣勢磅礴、境界恢弘,他的散文充滿生氣、讀來令人振奮。可以說劉成章給散文帶來壹股強勁的帶有黃土高原氣息的清新的散文風。也正因為如此劉成章散文獲得壹系列獎項:《轉九曲》獲首屆《散文》評獎壹等獎, 《高跟鞋,響過綏德街頭》獲首屆《散文選刊》評獎優秀作品獎,《山峁》獲《人民日報》燕舞散文征文二等獎,《朱脂賦》獲《光明日報》“***和國在我心中”散文征文優秀作品獎,《奇崛的壹群》獲《中國作家》力象杯優秀散文獎,《窮山惡石間的生命》獲韓愈杯散文大賽二等獎,而他的散文集《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此外,劉成章有七篇散文作品入選14種版本的大中專院校和中學語文課本。包括我們學習的《安塞腰鼓》。
也許劉成章散文本身的大氣象、大境界,所以像是旋風、驟雨般的安塞腰鼓在劉成章筆下顯出了無與倫比的神韻。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粗獷、雄渾、動感十足,人、鼓合壹,人的動作和樂器的音節融合在壹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劉成章寫得最多、最好的散文是這類陜北地域性的“黃土風情”這類神韻散文。寫這種傳統的“地域風情”的代表作當數1986年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標誌劉成章散文躍上壹個新高度。
“安塞腰鼓”對從小生長在黃土高原的劉成章影響相當大,當他遠離家鄉後,腦際裏常回閃著“安塞腰鼓”那氣吞山河的恢宏氣勢,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發的鼓點。20世紀80年代,當劉成章面對祖國在改革開放中體現出的蒸蒸日上的情況,心中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劉成章感悟“安塞腰鼓”不僅是陜北這塊古老的黃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它已成為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征,他決定用“安塞腰鼓”這種特定的意象來傳達他對生活、對時代的感受,傳達他對生命的詩意的理解!
於是,劉成章以大潑墨、大寫意的筆法,以解放的精神、自由的心靈、灑脫的文筆、淋漓的激情揮灑出了《安塞腰鼓》這篇文章,這篇激揚生命的浪漫的散文,盡情盡興地酣暢地展現陜北人熱情的生命、火烈的活力。他用“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聲抒寫出了陜北人的精神和神魂,他用氣勢磅礴的文筆深深震撼了讀者。
總之,《安塞腰鼓》是壹首黃土高原的詩性贊歌,抒發了中華民族堅強剛毅、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