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為何德國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只有壹群豬壹樣隊友?

為何德國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只有壹群豬壹樣隊友?

首先說德國的敵人。英國本和德國本無太大矛盾,甚至英國有心利用德國崛起牽制法俄維持其光榮孤立政策,但是德國野心太大,對已經被老牌殖民國家英法瓜分完的殖民體系提出挑戰,要在摩洛哥建立據點。英國在地中海有重要利益,埃及和中東都是英國的勢力範圍,英國不希望另外壹個大國勢力進入地中海。

法國是德國崛起路上的死對頭,德法壹直就是競爭對手。摩洛哥危機也是壹戰爆發的導火索之壹。

沙俄和德國關系壹直還行,德國並沒有太多向東擴張的意圖,對於沙俄擴張的巴爾幹半島以及沖出黑海進入地中海戰略德國也沒有異議。但是德國在奧匈帝國和沙俄的爭端中嚴重偏袒奧匈帝國,俄國感覺到寡不敵眾,和協約國集團抱團取暖。俄羅斯和英法本來關系不睦,克裏米亞戰爭,波斯和英國的對立,遠東的英日同盟本來是俄羅斯加入協約國的阻力,是德皇自己過於自大把壹個潛在盟友至少是中立大國逼近了英法戰壕。

協約國三國本來互相都看不順眼,俄羅斯和英法不和,英國和法國在非洲和北美中東殖民地問題上也有很多摩擦,德國本來有機會分化敵人,外交上的無能導致三個重量級敵人抱團在了壹起,英法俄協調了各自分歧後決定組成針對德國的軍事同盟,協約國集團就此成型。

而德國選擇的盟友都很感情用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王國都是後起的二流強國,同樣渴望從世界殖民地裏分壹杯羹,和德國很相似。德國沒有選擇本來可以拉攏的英國和沙俄,卻選了兩個二流隊友,這場戰爭註定很吃力。意大利參加同盟國的動力在於東非和利比亞的殖民地,這恰恰和英法利益沖突,加入同盟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意大利人口資源都相當有限,這不得不讓他在局勢面前做出改變,他沒有和英法德俄四大強國長期戰爭的資本,做墻頭草倒向局勢占優的英法很自然。奧匈帝國看數據其實很強大,土地人口糧食產量工業水平都很高,但是他有致命的弱點,國家民族成分太雜,主要民族奧地利普魯士人話語權不夠大,政治上中央集權不夠完善,國家強盛時大家壹起吃香的喝辣的還好說,危難當頭時他很難像民族國家壹樣團結壹心***渡難關,大難臨頭各自飛。奧地利想像當年的普魯士那樣團結小邦國建立大帝國,然而普魯士聯合的都是德意誌族,至少從國民內心來說本來就渴望民族統壹建立大德意誌國家。奧地利被打敗後向東南擴張得到的都是匈牙利斯拉夫人的地盤,這些民族被奧地利統治肯定不會安分。德國壹戰能打到這樣已經不錯了,那時候的戰爭都是塹壕消耗戰,拼的是紮紮實實的國力,德國基本是壹己之力對抗三大強國,能打散壹個俄羅斯,打殘壹個法國,自己再倒下,已經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