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的小路》是壹首在上世紀70年代流傳甚廣的臺灣校園民謠,是著名音樂人葉佳修的代表詞曲作品之壹,以簡約的曲調和歌詞,描繪了壹幅浪漫愜意的夕陽牧歸圖。本課的教案主要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
情感目標
能用輕松活潑的情緒演唱《鄉間的小路》,初步了解臺灣校園民謠,表達心中對生活、對祖國的熱愛。
能力目標
通過我的創造,能用自己的音樂方式開展采集與創造活動。
知識目標
熟練掌握歌曲中有?反復記號?、?附點音符?、?休止符?、?切分音?的地方。
教學重點、難點
1、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對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行多種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與表現。
教學準備
手風琴、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1、導入
(多媒體)欣賞鄉間小路風景圖片,配以鄉間的小路伴奏為背景音樂。
師:這是什麽地方?看到這些圖片妳想說些什麽?
生:(說出自己看了圖片後內心的感受)
師:同學們的心情我很理解,讓我們帶著這份心情壹起跟著音樂到鄉間的小路上去走壹走吧。
A、生跟《鄉間的小路》的音樂以律動的形式表演,體會其中的樂趣。
B、請學生以X X X節奏為歌曲伴奏。
請生用其他伴奏為歌曲伴奏(踏步、拍手等)
2、新歌教學
(1)教師跟伴奏範唱歌曲《鄉間的小路》,請學生聽完後說說歌曲的情緒。(前、後部分歡快、跳躍,中間部分優美連貫)
(2)用多媒體出示歌譜,請學生再聽,註意歌曲的演唱順序。
(3)請學生說說歌曲的演唱順序,教師指導認識?反復記號?、?附點音符?、?休止符?、?三連音?、?切分音?。
(4)學唱歌曲
A、跟隨琴慢速輕唱前半部分。教師提示:註意?聲斷氣連?和前半拍休止。
B、跟著琴輕唱B段,讓學生自己發現難點。
師:有沒有哪個地方每次都唱不好?
師彈琴並示範,學生分句模唱兩個樂句,註意附點節奏。
叫個別學生單獨唱,學生進行評價。
C、學唱結束句。
D、全曲連唱。
(5)歌曲處理
師:用什麽樣的聲音唱最合適?
讓學生通過欣賞多媒體出示的?鄉間?與?城市?兩種不同風格的圖片,對比其環境氛圍的不同,從而引導學生用輕松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6)用輕快、明亮的聲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3、分組表演並創編
(1)學生分成四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處理歌曲。如:對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師對每組的表現做鼓勵性評價。
4、欣賞教學
師:《鄉間的'小路》是壹首非常好聽的臺灣校園民謠,由著名音樂人葉佳修詞曲兼演唱。除了這首臺灣校園民謠以外,音樂人葉佳修還創作了其他壹些校園歌曲,其中有壹首在祖國大陸也廣為流傳,那就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1)學生欣賞歌曲。
(2)師:有沒有覺得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麽特別之處?
師生討論,了解無伴奏合唱。
(3)師:歌詞也很美,輕輕的讀壹讀吧。
(4)再聽,跟錄音輕聲哼唱旋律。
5、拓展
簡單介紹校園民謠
校園民謠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祖國寶島臺灣的大學生在?鄉土文學?影響下,出現壹股?唱自己的歌?的熱潮。這些青年作者所創作的壹些表達他們思想感情的歌,被稱為?校園民謠?。
六、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唱、欣賞了幾首好聽的歌曲,我想問問同學們,是不是校園歌曲就只適合在校園內演唱呢?那麽再想壹想,這些二三十年前的歌曲為什麽到現在仍然流傳甚廣?臺灣、大陸兩地的校園歌曲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外可以自己去搜集這些歌曲的音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