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杭州大街上有幾個人正在偷偷摸摸地搬井蓋,他們以為就算被人發現了也沒人管,可是有個又瘦又小的小夥子看到了對著他們大喊:妳們!趕緊把井蓋放回去!這個小夥子就是馬雲。從面相上看,馬雲怎麽都不像是中國互聯網的第壹人,可是現實就是現實。馬雲當初是杭州的壹個英語老師,那時候大學生不多,英語更是吃香的專業,他還創立了杭州第壹個英語角,自己開了壹家翻譯公司,雖然公司壹直在虧損,但是馬雲在杭州有了名氣。
就像是現在開店壹樣,沒有名氣的店很難出頭,開業的時候壹定要熱鬧,把名氣打出去才行。馬雲的名氣被杭州市政府看到了,委托他到美國西雅圖幫中國討債,這給了馬雲看世界的機會,馬雲在那裏見識到了互聯網,他內心澎湃,仿佛看到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他在網上給自己的翻譯公司發了廣告,很快就收到了好幾個工作郵件,這更讓馬雲確信互聯網發展前景無限,林則徐曾經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第壹人”,馬雲則是中國開眼看互聯網第壹人。
馬雲回來第壹件事就是召集夥伴,當時他約了二十多個朋友到家裏,向他們說了他要辦互聯網的事情,可是沒有壹個人支持他,第二天他給壹個人打了電話:我們壹起幹INTERNET吧。他們就壹起辭了職,成立了公司,那個人就是馬雲的第壹合夥人何壹兵,是中國互聯網骨灰級的大佬。公司成立只有三個人,馬雲、何壹兵還有馬雲夫人,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的始祖。公司辦公租在壹個民房內,他們三個身兼多職,既是工程師又是銷售,又要接待客戶。成立公司的錢是三人連湊帶借拼起來的,公司成立後沒有別的目標,就是要先賺錢。他們做了中國最早的網上黃頁,就是把所有電話號碼從書上搬到了網上,這是他們賺的第壹桶金,本錢算是賺回來了。
成功人和我們這種普通人的區別應該就是眼光吧,他們會考慮得更加長遠,對目標會看得更加清晰,而我們可能會囿於眼前的小成功止步不前,或者被未來所迷惑。在他們的黃頁賺錢沒多久,杭州電信也推出了黃頁,後來馬雲他們的並入杭州電信,占30%的股份。就是這時候,馬雲萌生出要做阿裏巴巴的想法,但是黃頁的成功讓他們有分歧。做阿裏巴巴是電商平臺,這就等於和黃頁完全不同的壹個領域,要放棄壹個已經成熟而且成功的果實去種植壹棵不知道能不能長大的樹苗,何壹兵猶豫了,他不同意馬雲的做法。最終何壹兵留在了電信黃頁,馬雲帶著人去了北京闖蕩。
今日壹別不知何時再相見。何壹兵和馬雲分開後,二十年沒有再見面,也沒有聯系。馬雲創立阿裏巴巴吃了不少苦頭,頭幾年何壹兵的發展是比馬雲要好的,何壹兵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但是現在,阿裏成為中國的巨頭,而何壹兵還在創業了路上,現在推出了電子簽名,創辦了“臉臉”,還在推廣的階段。何壹兵不是和馬雲有仇有芥蒂,只是不想讓人誤以為他是想攀附馬雲,畢竟現在是他不如人。不過他們的情分依然在,何壹兵給馬雲發了短信,說了這幾十年沒說的話,馬雲也記得他們的情誼:朋友還是老的好。江湖壹笑,我們還是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