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不成材

不成材

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其作品收錄於《莊子》壹書,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據傳莊子隱居南華山,唐玄宗天寶初年,被詔封為“南華真人”,《莊子》壹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

下面來看看其中的“山木篇”:

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莊子笑道:我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看上去似乎是對的,與道相應;其實也不壹定。

故未免乎累:即使這樣處理,也不能免於拖累;誰能保證具備能力壹定沒傷害?沒能力壹定順利嗎?誰的人生又是壹帆風順的呢?

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如果能夠順應自然,言行舉止始終處於若有若無之間,就能夠沒有贊譽沒有詆毀。

壹龍壹蛇,與時俱化:像龍蛇壹樣靈活變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而無肯專為:不偏向任何壹端,始終處於中道。

壹上壹下,以和為量:為人處世能上能下,壹切以和諧作為準則。

浮遊乎萬物之祖:始終處在萬事萬物的初始狀態,抓住事物的源頭,抓住本質,抓住關鍵點。

物物而不物於物:能夠主宰萬物,卻不被外物所奴役;至少不要失去自由;按照莊子的思想,不要去做官,做官就不自由了。

則胡可得而累邪:這樣處理問題,又怎麽會受到外物的拖累呢?

此神農 ,黃帝之法則也:這就是神農和黃帝的處世法則。

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至於說到萬物的情況,人類的習慣,就不是這樣了。

合則離,成則毀:有相聚必然有分離,有成功必然有失敗。

廉則挫,尊則議:過於廉潔就會受到挫折,尊貴的會遭到非議。

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想要有所作為就會遭受損失,賢能就會受到謀算,無能就會受到欺侮。

胡可得而必乎哉:怎麽會壹定不受到拖累呢?

悲夫,弟子誌之,其唯道德之鄉乎:可悲啊;弟子們記住了,只有自然無為才是最好的歸宿,才是最好的方法。

“山木篇”以山木為比喻,主要討論處世之道,寫了許多處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寓言故事,希望從中找到壹條最佳途徑。

莊子把“道和人”緊密結合在壹起,使“道”成為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他所關註的“道”是以人為核心,從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靈去闡釋“道”。

《莊子》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在哲學領域有較高研究價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閱,使得心靈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