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是19時至21時。
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壹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戌時,十二時辰之壹,對應現代時間的19點至21點。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壹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壹。
戌時又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段時間狗開始守門口。戌時出生的人,多智多能,最具靈性,機巧近貴,為清秀俊美之人,聰慧伶俐,壹生有福,但見運程有所起伏不定,初運、中運平安吉利,晚運能得力於祖產。
十二時辰的由來
把壹天的時間分為十二時辰是中國人民的智慧體現,相傳商朝末期就已經采用這種計時方法,但是當時的命名還不是幹支為紀,且有很多種叫法,其中比較有名的說法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比較直觀地體現時間對應的事和物的變化,但是這樣的計時方法不夠精練,所以到了漢代太初年間,才以壹日分十二時,而以幹支為紀,也就是人們現在熟悉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
以上內容需結合實際情況,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