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考中進士,
出任河南浚縣知縣。
他繼承了祖輩們的高尚品德,
為官清正廉潔,
敢於
為民請命而不懼權勢。
時有兵部尚書趙錦,
下令征召京都周圍地區的百姓修築邊塞墻垣。
光
祖因浚縣較遠,
說百姓去不方便。這就惹怒了趙錦,便上書要彈劾他。
光祖即將這些情況報
告給巡撫,
請求按工程雇工所需的工價交拿錢財頂替了征召。
浚縣的百姓們因此而不用為家
庭中的青壯男人背境離鄉的艱險命運所擔憂,
得到了欣慰與安寧。
又遇有郡王奪民產之糾紛,
民告之於公堂,
光祖依法裁處了郡王,給予了百姓壹個公平與公正。時禮部尚書為嚴訥,對
光祖的意見十分尊重,往往都給予采納執行。
嚴訥改吏部尚書,又將光祖調去,先任驗封郎
中、考功,繼又改作文選郎。他到任後,忠實履行職責,極盡汲引和選舉人才之能事。大凡
天下博學多才的儒生高士,無不都予以選拔任用。而且他不拘壹格選人才。
由於陸光祖不攀權迎貴
,
不與時委蛇,敢於直言,因此招當路所嫉恨、排擊,多次請退家
居。。陸光祖為吏部郎中,罷黜、選拔官吏完全不與禦史臺通氣。禦史孫丕揚遂彈劾陸光祖
辦事專斷,
時光祖已任太常寺少卿,
為此被免職。
光祖上朝辭歸時,
恰好遇到孫,
對他說道:
“承蒙教誨,受益匪淺。
只是今日吏部人情關說不斷,如果我不專斷,
恐怕公道無法伸張?
孫公上疏彈劾在下,實在是壹個錯誤。”孫沈思良久,說道:“妳說的有理,我錯了。”立
即起草上奏,自陳失言之誤,極力推薦陸光祖,於是陸光祖得以官復原職,
與孫丕揚***稱當
代兩賢人。
光祖待人壹以至公,毫無藏怒宿怨。初與內閣張居正同年相善。當居正以奪情杖言時,
光祖遺書規勸。
及王用汲彈劾居正,
居正處於危急之時,
光祖又以大理卿的身份,
力解得卑。
當光祖調任工部侍郎時,
因議漕運改拆忤逆了張居正,
遭到禦史張壹鯤的論難而引歸。
但他
對於自己的落職,
毫無藏怒宿碑。
萬歷十壹年
(1583)
光祖又起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方旬日,
又詔為吏部。
此時,
光祖悉引居正所摒棄的老成練達之臣,
布為九列,
給予適當照顧。
可是,
李植、江東之還力求居正罪卻。然而,光祖不計宿怨,認為
"
居正輔翼之力不可泯,與言路
車
"
,維護了張居正的功名。又有禦史蔡時鼎、陳登雲彈劾光珥,祖卻豁達大度,不計私仇,
還引陳登雲為知己。
凡此種列,
深得時論稱贊,神宗也書其名於禦屏,
成為萬歷年間的壹餌
老成練達的重臣。
盡管陸光祖屢屢遭到彈劾,但絕無芥蒂,恩怨不留胸中,幾度推舉曾經劾罷自己之官吏,
如孫丕揚、趙用賢、陳登雲等。明末政治黑暗,官場內明爭暗鬥,官僚之間尤喜結黨營私,
排斥異己。陸光祖潔身自好,從不參與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