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海無波春雁下,草生磧裏見牛羊。
2. 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3. 君不見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4.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壹、青海無波春雁下,草生磧裏見牛羊。
1. 出自:馬祖常《河湟書事 》
2. 作者介紹: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汪古部人,世代信奉聶思脫裏派基督教。馬祖常是延祐首科進士。
二、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1. 出自:《關山月》
2. 釋義: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三、君不見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1. 出自:《兵車行》
2. 釋義:妳沒看見在那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白骨遍野無人收。
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1. 出自:《從軍行》
2. 釋義: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得連綿雪山壹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裏,遙遙相望。
2.關於青海湖的古詩《從軍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的綿延雲彩使雪山暗淡,壹座城池遙望著玉門關。
身經百戰,黃沙穿破了鐵甲,不攻破樓蘭城堅決不回家。
王昌齡(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壹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官至秘書省校書郎。
擴展資料: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大。2014年10月20日9時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側出現“龍吸水”壯觀場景。
百度百科-青海湖
3.贊美青海湖的古詩句1,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壹片黯淡。
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裏,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誌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裏,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裏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3,兵車行 唐代: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譯文:車輛隆隆響,戰馬蕭蕭鳴,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鹹陽橋。
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沖入雲霄。路旁經過的人問出征士兵怎麽樣,出征士兵只是說按名冊征兵很頻繁。
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縱然到了四十歲還要到西部邊疆去屯田。到裏長那裏用頭巾把頭發束起來,他們回時已經白頭還要去守邊疆。
邊疆無數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
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裏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更何況秦地的士兵又能夠苦戰,被驅使去作戰與雞狗沒有分別。
盡管長輩有疑問,服役的人們怎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函谷關以西的士兵。縣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裏出?如果確實知道生男孩是壞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於沙場埋沒在荒草間。您沒有看見,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戰死士兵的白骨沒人掩埋。
新鬼煩惱地怨恨舊鬼哭泣,天陰雨濕時眾鬼淒厲地發出啾啾的哭叫聲。4,南湖 唐代:溫庭筠 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譯文:南湖上微風入檻習習生涼,隨風飄動的菱荇葉子遍滿池塘。
野船緊靠在春草叢生的岸邊;水鳥帶著波光在夕陽下飛翔。風吹蘆葉颯颯作響疑是天在下雨;浪花無邊無際很像洞庭風光。
整天看著篷船飄蕩在湖上,我這東歸客不禁想起太湖邊的故鄉。5,釣船歸·綠凈春深好染衣 宋代:賀鑄 綠凈春深好染衣。
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
兩忘機。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
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譯文:綠色純粹,盛春時節的綠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濃烈春意觸近柴扉。
(湖面)水波蕩漾,白鷗飛舞,眼前的景象讓白鷗和"我"都忘卻機心(與世無爭)。看著南來北往的行人。
只有"我"獨自老去,(朋友離別)故人漸漸離去。夕陽西下,湖面晚霞遙送(我的)漁船回家,水中鱖魚正肥(落花人獨立之感)。
4.青海湖的詩句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
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
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
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
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
嘆息未應閑
杜甫《兵車行》
車轔轔, 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 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廷流血成海水, 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 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 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 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 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 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 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 天陰雨濕聲啾啾。
5.關於青海湖的古詩有哪些1、《兵車行》唐代:杜甫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譯文:大路上車輪滾滾,戰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掛在腰間。
爹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鹹陽橋。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沖入雲霄。
路旁經過的人問出征士兵怎麽樣,出征士兵只是說按名冊征兵很頻繁。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縱然到了四十歲還要到西部邊疆去屯田。
到裏長那裏用頭巾把頭發束起來,他們回時已經白頭還要去守邊疆。邊疆無數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
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裏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
更何況秦地的士兵又能夠苦戰,被驅使去作戰與雞狗沒有分別。盡管長輩有疑問,服役的人們怎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函谷關以西的士兵。
縣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裏出?如果確實知道生男孩是壞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於沙場埋沒在荒草間。
妳沒看見,在那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白骨遍野無人收。新鬼煩惱地怨恨舊鬼哭泣,天陰雨濕時眾鬼淒厲地發出啾啾的哭叫聲。
2、《從軍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壹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裏,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誌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3、《木蘭歌》唐代:韋元甫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
欲聞所戚戚,感激強其顏。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
豈足萬裏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
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
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幹將。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
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
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鞲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都,十年***崎嶇。
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
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
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譯文:木蘭抱著織機的梭子嘆著氣,究竟是為了誰這麽愁苦呢?想要聽她說所憂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強顏述說:老父隸屬於兵籍,必須服兵役,但是他體力已經逐日衰減,怎麽經得起萬裏征程呢,雖然有兒子但是年紀尚小(不能夠替父服役)。
北地的風沙足以淹沒戰馬的馬蹄,凜冽的北風足以撕裂人的皮膚。老父本來就有病了,身體虛弱,依賴什麽來照顧自己呢?木蘭決定替代父親去服役,餵飽了馬後著上戎裝踏上行程。
換掉了華麗的閨閣衣裳,洗凈了鉛華的妝飾。縱馬趕赴軍營,豪壯地提攜著寶劍(註:幹將是古劍,此處借用為寶劍。)
早晨停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邊。夜晚三更突襲了燕地部族的胡虜,抓住了於滇的酋長。
(註:此二句為互文)。將軍(應是木蘭)得勝榮歸,士卒返回故鄉。
父母看到木蘭歸家,高興到了極點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蘭能夠承接安慰父母,脫下戎裝整理絲簧。
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卻變成了嬌美的女子的容貌。親戚們舉著酒杯來祝賀木蘭的父母,(木蘭的父母)到現在才知道生女兒原來同生兒子壹樣。
門前都曾是木蘭的舊部士兵,十年來壹起出生入死。本來結下了兄弟的情誼,誓死***同戰鬥終不改變。
今天看到木蘭,聲音雖然相同,但容貌已經改變了。木蘭的舊部士兵驚慌地不敢上前,他們徒自嘆著氣而已。
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裏能夠泯滅?4、《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唐代:李白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萬裏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貍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直壹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
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誌鳴春風。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壹談壹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於余亦何有。
孔聖猶聞。
6.描述青海湖的詩句有哪些《送空公往金州》唐代:賈島
七百裏山水,手中楖栗粗。松生師坐石,潭滌祖傳盂。 長擬老嶽嶠,又聞思海湖。惠能同俗姓,不是嶺南盧。
《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書湖陰先生壁》宋代: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春遊湖》宋代: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7.描述青海湖的詩句要說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話,
那麽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瑪。
西湖,
是江南水鄉的壹位十分古典的美女,
她的確很美,
從古至今,美了幾千年了。
可是,青海湖,
卻是壹位具有濃郁西部風情,
而又極具藏族特色勤勞善良的姑娘,
她的名字叫卓瑪。
她也美,美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西湖,有西子的故事,
西湖,,有白素貞的傳說。
而青海湖也有它的歷史風韻,
它有文成公主的故事,
王母娘娘的傳說。
所以各有千秋,
不必比來比去。
(二)
青海湖的藍,
藍得純凈,
藍得深湛,
也藍得溫柔恬雅。
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
起伏著壹層微微的漣漪,
像是小姑娘那水靈靈、
藍晶晶的眸子。
青海湖,
她藍似海洋,
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
青海湖,
她藍似天空,
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沈。
綠綠的草原,
藍藍的湖泊,
藍藍的天空,
還有白白的雲朵。
那白雲飄飄像是哈達壹樣了,
它將祝福送給了,
遠道而來的賓客,
也通過他們,
向中國向世界送去了,
青海湖的永遠的祝福。
(三)
青海湖,
壹個字大,
意想不到的大,
無與倫比的大。
就如同大海壹樣的大,
雖然沒有大海那樣寬廣無比,
但是它擁有大海壹樣的,
氣魄和胸懷。
再說了,在西部,在高原,
這樣大的湖泊,
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在中國西部,
什麽都大,
大漠、大山、大河、
大峽谷、大戈壁、大草原,
還有就是大湖泊青海湖了。
它很好的詮釋,
演繹亮麗了這壹特色。
到青海湖,
妳就知道中國西部,
有多大了,
大的讓妳眩暈,
令妳窒息。
8.贊美“青海湖”詩句有哪些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原文出自
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裏,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裏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壹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壹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在壹般文學作品裏,常見“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壹類描寫,而天山在中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壹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壹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像唯恐“幾萬裏”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裏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裏”,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裏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征,構成壹幅萬裏邊塞圖。這裏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叠印出征戰的景象。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壹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裏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壹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沈了。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774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