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節奏劃分線如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壹篇散文。此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的故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善於觀察自然,以及對自然現象不胡亂猜疑的品質。
全文分兩大自然段,前壹段講述了兩小兒爭辯太陽遠近的現象,後壹段記述了孔子不能裁決這個問題的故事。
節奏劃分線的註意事項:
1、依據語法:劃線時,要理解句子的結構和語法關系。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相應的關鍵詞也是劃分節奏的參考依據。
2、語義理解:明確每個詞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根據這些語義關系,可以把句子劃分為若幹個意義單位,這些單位就是節奏。
3、朗讀感受:在理解句子語法和語義的基礎上,嘗試朗讀句子。通過朗讀,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節奏,因為朗讀時的停頓和語調往往能反映出句子的結構和意義。
4、約定俗成:有些特定的短語或表達方式在朗讀時通常會連讀,如的、是、和等。這些詞在朗讀時不需要停頓,因此劃線時也可以按照這個約定俗成的習慣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