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不為五鬥米折腰是何意?出自於哪?

不為五鬥米折腰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五鬥米:晉代縣令的俸祿。比喻很小的待遇。折腰:彎腰行禮。比喻不能為了壹點俸祿就屈身於人。形容為人清高,有骨氣。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

陶淵明,名潛,是我國晉代非常有名的田園詩人。他祖上曾當過官,但到了他那壹代,家境已不富裕了。

陶淵明從小就喜歡讀書,不想求官。每天讀書做詩,覺得非常快樂。後來,他越來越窮,常常是飯都吃不飽。他的親戚朋友勸他去謀個官職,也好養活家裏的人,他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開始,他在劉裕手下做參軍。公元405年秋,又到彭澤縣去當縣令。

縣令是個小官,俸祿不高,但陶淵明覺得只要能養活家人,也就很滿意了。加上他認為在壹個小縣城裏當縣令,官場應酬較少,比較自在。

有壹天,郡裏派了個督郵到彭澤縣來視察。督郵是郡太守的屬吏,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那個督郵粗俗傲慢,仗著自己的權勢,總是瞧不起下面的人,這種人是陶淵明最厭惡的。督郵到了縣裏,就派人去叫陶淵明到他的住處去見他。陶淵明身穿便裝,正要準備走,縣吏看見了,趕忙把他攔住,提醒他說:“督郵來了,您應該換上官服,束好腰帶,很隆重地拜見才好,怎麽能隨隨便便地穿著便裝去呢,他會因您有失體統而對您不利?”

陶淵明平時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裝腔作勢、盛氣淩人的官吏,壹聽縣吏說還要穿上官服行拜見禮,更是覺得受不了這種屈辱。他嘆了壹口氣,對縣吏說:“我怎麽能為了這五鬥米的俸祿,去向那種不學無術、裝腔作勢的小人行禮呢!”

說完,他也不去見督郵,扔下官印,離開了只當了80多天縣令的彭澤,辭職回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