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初期開始,這句話就沒有考究的證明其來歷與作者,久而久之就被當成民間的“警語”,後來其中這半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就被收錄於《增廣賢文》中,作為孩童的啟蒙教材,被廣泛流傳。
在古代認為:人死了都要在通過黃泉去陰間,陰間判官對人的壹生是非功過,做審判。然後品德高尚的上天堂或者喝了孟婆湯去投胎;品德敗壞的人進地獄贖罪。這句話的意思:“不管老人、小孩,死了以後都壹樣要在黃泉路上走壹遭”。
“孤墳多是少年人”是指未成年人,死了是不能進入祖墳的,認為這是不孝,是會敗壞祖地風水的。所以很多少年人死後都埋在外面,造成了外面孤墳大多是年輕人。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句帶給人們很沈重的痛,也足以證明少年人的遭遇,經歷生死壹點也不亞於年邁的老人,這壹秒或下壹秒,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會先來。據統計中國20-35歲人數死亡率平均值為6.43%,近幾年年輕死亡率明顯增長,其中就有心理問題和抑郁癥,面臨著自殺死亡的因素,也增加了年輕人的死亡率。
我們經常看到的孤墳,有壹部分雖然是孤墳,但在風水學來說,也是風水寶地,墳周圍和土地有個明顯的正方形分界線,這也叫個墳園,每年清明節經常有掃墓和祭奠的人,並且給墳堆上擔兩擔土,以示有後人祭奠,所以墳堆比較大,這種孤墳大多是有後代的老年人,但非正常死亡,比如喝藥、上吊等自行短見而死,雖然不能進祖墳,身後也有子孫上墳掃墓。但是,還有壹部分孤墳,壹般都在地角邊或地尾端,或溝邊荒攤,這種墳堆都是沒有後代的年輕人的墳墓,因沒後代無人上墳掃墓,墳堆壹般很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孤墳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