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偏旁部首是”八“。組詞如下:
兵/器、兵/力、士/兵、兵/書、兵符、兵/種、兵馬、兵房、兵/變、兵/戟、兵略、兵術、兵團。
"兵"是會意字。從甲骨文字形上看,“兵”字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是個“斤”字。在古代,“斤”字就是斧頭,是壹種非常鋒利的武器。下半部是壹個人的雙手。組合起來就是雙手握著鋒利的武/器。有的學者認為,“兵”像雙手揮斤斫木之狀。也有的學者認為是雙手拿著兵器。不過學術界多認為“兵”的本義是兵器。
“兵”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金文形體,斧頭轉向右邊,雙手未變。小篆形體斧頭已經變形,其來源比較復雜,需要深入研究。三晉和秦文字“兵”字都與《說文》籀文相同,秦、漢簡牘與此也是同壹個系列。《說文》小篆與秦、漢文字都不甚相合,卻與西周、戰國楚文字相合。隸書形體“斤”形漸變為“丘”形,至楷書完全變為“丘”。
用“兵”字造句有以下這些:
1.這座玫瑰色的城市完全是在懸崖上壹斧壹鑿的開出來,不過卻是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轟動壹時的電影《印/第/安/納/瓊/斯之聖/戰奇/兵》在此取景拍攝而得以聞名於世。
2.目前裝/甲/部/隊新/兵教學由於裝備操作空間限制只能采取壹對壹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效率低進度慢,並且由於設備昂貴訓練成本高,傳統的“紙上談/兵” 已經遠遠不能讓我們的新/兵滿足。
3.窮/兵/黷/武拖累了美/國,這沒有什麽好果子吃,可中/國卻在省錢,謀求未來。地球人都看到了中/國/人投資風/能,核/能,而美/國則卷入公司政/治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