糸旁的字有:紅、經、絕、紀、終、給、紛、紡、織、縱、納、約、絢、繪、綸、綻、級、糾、結、紋、紗、緋、維、組、紹、綁、繩、絡、絹、緯、紳、練、緬、紐。
1、經,漢字常用字(壹級字),讀作jīng或jìng,形聲字,最早見於西周晚期金文。本義是“織布機上的縱線”。引申有治理,紡織,經營,上吊和遵循等意思。
2、絕(拼音:jué)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以刀斷絲,有的在“絲”中部加橫畫表示斷絲。3、紀,發音jì或jǐ,作為姓氏時發音為jǐ,漢語漢字,含義為:紀律;義同“記”。
4、終(拼音:zhōng)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兩頭打結的絲繩。本義指終端、末端,後詞義抽象化,指終止,或指最後、完成。由終止引申為人死,由結局引申為窮盡。
5、給:gěi,jǐ,gěi。偏旁“糸”簡化為“糸”。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說文解字》:“相足也。從糸、合聲。”。束絲之形是糸之範式。三口相同是合之範式。糸、合兩範式疊加。彼不足此足之以相合是給之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