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是什麽,如下: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鞭辟入裏、舉壹反三、窮源竟委、切磋琢磨、含英咀華、追根溯源、尋根究底、追本溯源、窮原竟委、咬文嚼字、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是什麽

尋根究底:尋求和追究事物的根底。咬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兒而不註重精神實質)。窮原竟委:深入追究事物的始末。委:末,尾。

不求甚解和淺嘗輒止的區別

不求甚解“和”淺嘗輒止“都表示學習或工作不深入。”不求甚解“著眼於思想,強調沒有深入的願望。”淺嘗輒止“著眼於行為,強調沒有深入的學習或工作。例子:他在數學上不求甚解,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例子:如果妳在學習上淺嘗輒止,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原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刻意壹字壹句地解釋。現多指只想懂個大概,不求徹底、深入了解。(甚:很。解:了解,理解。)〈例〉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淺嘗輒止:qiǎn chánɡ zhé zhǐ略微嘗試壹下就停止了,做事、學習、研究等不求深入(淺:初步。嘗:嘗試。輒:就。)〈例〉在學習中,我們要堅持不懈,不能淺嘗輒止。

不求甚解的主人公是誰

”不求甚解“的主人公是陶淵明。陶淵明曾在《五柳先生傳》中表示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歷代以來,人們都把”不求甚解“理解為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或者是他提出的壹種讀書方法。

而後世文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字面意思上:”不要求(讀得)很理解(書裏的意思)“。陶淵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壹作宜豐人。

陶淵明是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壹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不求甚解造句

我對輕的東西為什麽會浮在水面上不求甚解,結果還是好朋友上網查了之後才知道。明明十分古怪,不會的題目只要知道答案就可以了,每次都不求甚解。考試時千萬別做不求甚解事情,壹定要靜下心來好好地想,更不能偷看別人的哦!

我們學習不要不求甚解自以為是,要虛心接受。讀書不求甚解是沒有用處的。劉老師對不求甚解的同學很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