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季風氣候的類型

季風氣候的類型

根據所在緯度位置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綜述

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中國東部秦嶺-淮河壹線以北地域、朝鮮半島、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南部。位於歐亞大陸的溫帶東部,具體在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日本本州東北地區、北海道島、朝鮮半島大部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幹燥。冬季氣溫低於0度,夏季雨水最多。冬季這裏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幹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幹燥)。四季分明,冬夏季風方向變化顯著。

分布

位於歐亞大陸的溫帶東部,具體在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日本本州東北地區、北海道島、朝鮮半島大部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成因

位於最大的大陸與最大的大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夏季亞歐大陸低壓連成壹片,海洋上副熱帶高氣壓西伸北進,從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散發出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冬季強大的蒙古高壓散發出來的西北季風影響本地。因風向切變符合季風要求,故為季風氣候。

特征

1.夏季高溫多雨:夏季太陽高度角增大,晝長夜短,氣溫較高,從熱帶海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幹燥:最冷月均溫在攝氏0度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本地緯度較高,離冬季風源地近,地形較低平坦地勢西高東低使冬季季風得以加強。

3.季風顯著。

4.夏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

自然帶

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區內農業景觀

小麥、甜菜、花生、棉花等

區內主要城市

中國的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鄭州、西安、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濟南、青島、連雲港;日本的劄幌、函館、小樽、青森、盛岡、秋田、仙臺、山形、福島;朝鮮的平壤、新義州、清津、首爾、仁川、大田;俄羅斯的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克、布拉戈維申斯克、阿穆爾河畔***青城等。 綜述

分布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該氣候區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壹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壹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中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幹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位於太平洋邊緣,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介於13℃~20℃之間,≥10℃積溫為4000℃~6500℃。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長江以北0℃~2℃,江南2℃~10℃,南嶺壹帶10℃~12℃。由於淮陽山地山勢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特別是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陽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為冷空氣南下的通道,1月等溫線在這裏呈舌狀向南凸出。長江以北,絕對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漢口曾出現-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長江以南,多在-7℃~-10℃之間。每當強冷空氣南下時,氣溫下降的幅度常可超過10℃,上海曾出現過兩天之內氣溫下降25.2℃的記錄。所以,本區雖屬亞熱帶,但冬季氣溫比世界同緯度其他地區為低。由於冬季的低溫,中國亞熱帶所處的緯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論上的界線南移4~5個緯度。和地中海地區比較,要偏南10~11個緯度。但中國的亞熱帶,特別在華中區,夏季普遍高溫,7月平均氣溫均達28℃左右,有些地區超過29℃。5~9月常出現高於35℃的酷熱天氣。7~8月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高溫出現的頻率最大,絕對高溫常超過40℃,浙江的金華,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溫記錄。4月和10月的平均氣溫為16℃~21℃,秋溫略高於春溫。

分布

位於歐亞大陸的副熱帶東部,亞洲方面,具體在中國大陸秦嶺-淮河以南地區、臺灣中北部、日本本州關東地區及以南、四國島、九州島、琉球群島、朝鮮半島南端。

成因

位於最大的大陸與最大的大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夏季亞歐大陸低壓槽連成壹片,海洋上副高西伸北進,從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散發出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冬季強大的蒙古高壓散發出來的偏北風影響本地。因風向切變符合季風要求,故為季風氣候。

特征

·夏季高溫多雨:夏季太陽高角度大,氣溫較高,從熱海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

·冬季溫和少雨:最冷的月份平均溫度在18℃以下,0℃以上,冬季較溫和,因為本地緯度較低,受黑潮影響,離冬季季候風源地遠,地形起伏使冬季季候風受削弱。但臺灣北部與日本群島南部因季風過海,削弱了冬季季候風的強度,故冬季氣候比起相同緯度的沿海城市顯得特別溫和多雨的型態。

·季候風顯著。

·夏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

自然帶

為副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區內農業景觀

本區熱量較高,壹年三熟。

·糧食、糖料、油料:水稻種植業、甘蔗種植、花生、油菜

·水果:柑橘、枇杷、荔枝、龍眼、香蕉等

·花卉:水仙花等

·其他:毛竹、茶葉等

區內主要城市

中國的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武漢、長沙、成都、重慶、廈門、廣州、深圳、桂林、香港、澳門、臺北、臺中、基隆;日本的東京、橫濱、靜岡、名古屋、川崎、長野、和歌山、京都、大阪、奈良、神戶、廣島、下關、埼玉、 福岡、北九州、長崎、鹿兒島、那霸;韓國的濟州、釜山、木浦等。 綜述

分布於北緯10°至25°之間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零星分布於中國臺灣南部、廣東南部、廣西南部、海南島、雲南西雙版納,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氣候特點 1、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壹般在16℃以上冬半年。在雲南的西雙版納以及印度南部,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擋冷空氣南侵,使得本區冬半年氣溫相對較高。

2、年降水量大,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在赤道海洋氣團控制下,多對流雨,再加上熱帶氣旋過境帶來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熱帶幹濕季氣候更多的夏雨;在壹些迎風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過赤道多雨氣候區。年降水量壹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這個地區濕熱的氣候、豐沛的水汽,加上特殊的地形,造就了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冬季,在幹燥的東北季風控制下,降水稀少。壹年分旱雨兩季。

3、季風顯著幹季時陸地高壓散發出來的東北季風匯入海洋上的赤道輻合帶。雨季時南半球副高發出來的西南季風匯入塔爾低壓。4、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

植被為熱帶季雨林,向半幹旱氣候過渡區有薩瓦納(又稱“熱帶稀樹草原”。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稀疏散布有喬木的熱帶旱生植被類型。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荒漠之間的過渡植被類型。草本為叢生禾草,葉狹根深;喬木矮生多枝,樹冠扁平呈傘狀。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景觀。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稀疏散布有喬木的熱帶旱生植被類型。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荒漠之間的過渡植被類型。草本為叢生禾草,葉狹根深;喬木矮生多枝,樹冠扁平呈傘狀。

分布

熱帶季風氣候位於熱帶緯度10°至20°的大陸東岸地區,是亞洲獨有氣候。具體分布在雷州半島、海南島、南中國海、臺灣島南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中部以北)、菲律賓群島北部、南亞等地區,即南亞季風區。

氣候特征與成因

1.終年高溫

位於熱帶地區,全年長夏無冬,最低月平均氣溫高於攝氏18度。冬半年,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擋冷空氣南侵,使得本區冬半年氣溫相對較高。

2.幹濕季明顯

季相明顯,全年可以分為三個季節:旱季、雨季、熱季。在幹燥的東北季風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在西南季風來臨之前為熱季,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在從海洋吹來的西南季風控制之下為雨季。但海南島北部因東北季風到達前先過海吸收水汽,故冬季為溫暖潮濕的氣候。

3.季風顯著

幹季時陸地高壓散發出來的東北季風匯入海洋上的赤道輻合帶。

雨季時南半球副高發出來的西南季風匯入塔爾低壓和南亞季風槽

4.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

植被

熱帶季雨林,向半幹旱氣候過渡區有薩瓦納景觀。

農業

·水稻種植業

·黃麻

·橡膠

·茶葉

·咖啡

區內主要城市

中國的海口、三亞、湛江、北海、防城港、西雙版納、高雄、臺南;菲律賓的馬尼拉、泰國的曼谷、緬甸的仰光、內比都;越南的河內、胡誌明市;老撾的萬象;柬埔寨的金邊;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新德裏、班加羅爾;孟加拉國的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