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真假難辨的成語有哪些?
半信半疑 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處: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茍蔔筮所以成相,虎可蔔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半疑半信 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處:唐·元稹《古築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 耳順之年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緝埂光忌叱渙癸惟含隸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莫辨楮葉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 出處:《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以偽亂真 把假的混在真的裏面,使真假不分。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漢書·王莽贊》雲:‘紫色蛙聲,餘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真偽莫辨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出處: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上午,空六來談;全談些報紙上所載的事,真偽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