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從古至今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原句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從此之後人們就把七十歲的年紀成為古稀之年,人們感慨衰老來的太快,死亡如影隨形,所以才會把人生七十古來稀掛在嘴邊,杜甫詩作成名之前,並沒有古稀的說法。
其實古稀並不代表著七十歲的人數量很低,我國古代平均壽命並不高,現代人根據古籍推測古人平均壽命大約在30歲左右,這是壹個很可怕的數字,但是這卻並不能反應古代人民的真實壽命水平,活到七十歲的人比例不高,但是全國來看數量並不少。因為古代醫療水平不高,所以孩子早夭的概率就比較大,這壹部分也是計算到平均壽命之中的,另外壹個影響平均壽命的因素就是自然災害和戰爭,這會導致人口數量銳減,老年人對於這些災害的抵抗力是最弱的,所以死亡率更高,也給人壹種老年人不常見的錯覺。
古人的實際壽命其實並沒有多短,七十歲以前被稱作致政之年,就是到了退休的年紀,孟子中也有?七十者衣帛食肉?的說法,可見只要不是意外死亡,普通老百姓也是大概率能活到七十歲的。我國古代醫學書籍《黃帝內經》中認為上古之民壽命壹百四十歲為節點,上古之後人壽命以壹百二十歲為節點,再後來就是以百歲為節點了,雖然今天看來數字有些誇張,但也可以看出古人中長壽的人數不會太少。
杜甫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正是晚唐時期,社會動蕩比較嚴重,民間生活水平不高,老年人的死亡率大大增加,杜甫經歷的波折比較多,能活到七十歲絕對是邀天之幸,說成古稀更能顯出存活不易,所以才會在詩中多有感慨,算是對自己潦倒生活的自嘲,不過這種情緒很容易感染他人,人總是容易陷入傷春悲秋的情緒之中,古稀這壹說法更觸動老年人的內心,所以這句詩才會廣泛流傳,成了為壹個年紀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