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接不暇"是壹個成語,表示事情或者人物太多,讓人應付不過來,感到應對不了的情況。也可以形容事情繁忙、接二連三,讓人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這個成語源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四》詩中的“萬裏烽煙盡,誰家炊煙孤?紫塞連嵚沼,遠岫帶雲峰。孤城背砂壁,獨路出遼襟。畫舸應驚恐,因風慘斷腸。”其中“畫舸應驚恐”就是指遭遇風浪,船只忙不過來的情況。
現在,“應接不暇”這個成語多用於形容人的狀態或者事情繁忙的情況,如“客人絡繹不絕,讓我店裏應接不暇”、“工作任務繁重,讓我應接不暇”。
用應接不暇造句:
1、壹列列、壹排排的貨架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令人應接不暇。
2、我坐在火車上,兩眼盯著窗外,窗外的美麗風景使我應接不暇,看得眼花繚亂。
3、那煙花又大又漂亮,五彩繽紛,有紅的、金的、紫的,壹個接壹個升上空中,放出耀眼的火花,讓妳應接不暇。
4、元宵節晚上我們壹家去看煙花,天空五彩繽紛,另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5、坐在疾馳的公交車上,窗外的風景應接不暇。
6、我仿佛來到了花的海洋,那五顏六色的鮮花讓我的眼睛應接不暇。
7、隨著年齡的增長,面對的挑戰漸漸多了,令我應接不暇。
8、我和媽媽乘著小船欣賞美麗桂林山水,真是令我們看得有點應接不暇。
9、成百上千的桃花讓我們應接不暇,剛看完這朵,另壹朵又跑進了我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