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莫高窟》教學心得

《莫高窟》教學心得

我本次參加包河區青年教師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比賽的課文是五年級上冊的《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

 課文***五個自然段,以總—分—總的結構清晰的將文章分為三大塊。第壹段(第1自然段)概括莫高窟的地理位置。第二段(2—4自然段)分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和藏有大量珍貴文物的藏經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總結全文,升華主旨,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讀中品,品中學”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既了解、感知敦煌莫高窟這顆璀璨的明珠,更能從中掌握閱讀的方法、習作的手法,提高合作自學的能力。

 本節課為第壹課時教學,我將40分鐘的教學分為四步走:闖關測試(疏通難點詞句)——線路安排(通讀課文,疏通文章結構,編寫段落提綱)——領遊、自遊主要景點(精學二、三自然段)——拓展、小結、為下節課鋪墊。

 壹節課下來,收獲多多,以下是我本次教學後的幾點心得體會:

 1.情境構建,引發學生積極性。

 莫高窟位於我國西北邊陲敦煌,歷史悠久卻遠離現在學生的生活環境,如何設立情景,引發學生的興趣,是能否打響第壹炮的關鍵。我以問題切入課文,“說道‘明珠’妳能想到什麽?猜猜‘莫高窟’名字的由來。”以莫高窟兩日遊為線索過渡,老師扮演“導遊”,學生扮演“遊客”。借助多媒體適時插放有關視頻與圖片。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的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

 2. “讀中品,品中學”,通過方法的掌握,師生交流中自主學習。

 本課結構明確,條理清晰。特別是二、三兩自然段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我想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發現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合作自學,將品發展到學、仿、創新。我將第二自然段“彩塑”(領遊)部分作為教授的重點,引導學生總結本段的寫作特點:(1)總——分——總的結構。(2)習作手法:排比句,分寫的部分詳略得當。將第三自然段放手交給學生交流自學,當然放手不等於不管不問,教師在此時是幕後的指引者,通過自學前的三個指引性的問題(1.本段用怎樣的結構介紹了莫高窟壁畫的哪些特點?2.運用了哪些習作手法描寫壁畫的宏偉瑰麗?3.本段通過哪些描寫表現出莫高窟壁畫的宏偉瑰麗?),給學生自學的方向,輔助學生自學。學生的智慧是驚人的,本次授課的屯小五壹班的孩子們聰明、活潑、自學能力也很好,短短的六七分鐘熱烈的組內交流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令老師驚嘆這壹顆顆小太陽的能量!

 3.讓出舞臺,放手想象,給學生發揮的空間。

 《莫高窟》壹文講述的是建在漫天黃沙的西北邊疆的宏偉歷史古跡,教室裏真正去過那得人少之甚少,怎樣將它的美,它的宏偉通過讀、學完全體會出來呢?僅僅是文字、圖片、視頻我覺得還不夠。“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哈姆雷特。”要想讓學生達成***鳴就壹定要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課文中大量的排比句,詳略得當的描寫在孩子的心中已有了大致的框架,如果能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腦海中的畫面感會更立體更豐滿。所以我將課文內容拓展,“妳還能想到哪些彩塑形象呢?做做動作模仿壹下。可能還有哪些飛天形象呢?”壹個接壹個精彩的想象將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各個躍躍欲試,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已經掌握了學習放入方法,豐富了課文內容,達到了教授者的預期目標。

 當然,壹堂課下來還有很多遺憾值得我去反思、改進。課件中的兩段視頻因為電腦系統版本的不同而在課件演示中未能正常播放,對情境的營造帶來壹定的影響,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格外註意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教學第二塊中給課文編寫段落提綱這壹部分落實的不夠細致,原本想在第二課時做詳細講解,細細想來此處如果壹並處理效果也許更好。同時,課堂中老師的話盡量簡練、點評要準確到位,我覺得我做的還不夠好,還需多多磨練。

 最後要感謝各位評委和屯溪路小學五壹班的同學們,很榮幸有機會參加這次比賽,得到難得的鍛煉機會,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再接再厲,努力在教學水平上不斷提高自己。謝謝!

 《莫高窟》教後記(展示)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壹顆明珠”,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文章從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三方面為學生作了介紹。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同時也受到了壹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這部分知識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自學能力有待加強,因此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讓他們銘記:這壹切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因為,只有讓學生通過媒體,借助範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鳴,學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體驗莫高窟的美。這壹點,我從學生的眼神、贊嘆中得到了肯定。並且在講到藏經洞的地方,運用多媒體放了壹段莫高窟被帝國主義破壞的錄像。這樣就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歷史,激起了他們悲憤的心情。並且進行適當地引導,更能讓他們懂得努力學習,振興國家的重要性。這樣,就完成了“三維目標”之壹的情感價值觀目標。

 在帶領學生深入走進課文的同時,我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的訓練。比如:課堂上讓學生選擇“壁畫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練習說話。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註意將文章的結構反復強調。不足之處是每壹段的結構交待得不夠清楚。

 對於課文中的過渡句進行了重點講解,告訴他們什麽是過渡句,作用是什麽。並且通過壹個小練習,幫助他們真正理解與掌握。

 當然,課堂教學是壹門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結束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壹句話,我沒有引導學生用壹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由於有些學生課前對莫高窟壁畫內容了解不深,在練習說話的環節中,出現了內容單調的現象,在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另外,學生朗讀水平的培養仍是重中之重。該怎樣朗讀,朗讀這壹環節究竟該怎樣穿插在課文中還需要好好去摸索。對於課文背誦,在課堂上沒有能設計出壹些好的環節來進行檢測。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總結的經驗,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為今後的教學添磚加瓦。

 《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且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壹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第壹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並且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麽?引導學生認真、紮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網絡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註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感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另外,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掛圖,通過看、讀、想等方式,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本節課教學,學生的確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學習了課文內容,但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於學生的想象不夠深入,老師就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在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壹句話,老師沒有引導學生用壹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兩個想象片段的訓練,沒有落實到位。第壹處是彩塑神態的想象,學生沒有明白老師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孫悟空”“有豬八戒”等,此時教師沒能很好的把學生引導到進行神態描寫的訓練上,而是進入了下壹教學環節,沒能達到真正的訓練目的。第二處是飛天的想象。有好幾個同學站起來表達的都很美,但遺憾的是他們都只說了壹句話,此時如果教師能適當點撥,說壹句“如果妳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別人的,變成壹段話就更好了!”這樣無形之中就提醒了學生,相信他們會越說越多,越說越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