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劇變是歷史事件,也就是蘇東劇變。在1989年左右,壹些處於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產黨和工人黨都失去了政權,導致社會性質發生巨大改變。最後導致蘇聯解體,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產黨失去執政地位,15個加盟***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聯盟的解體。
東歐劇變最先在波蘭人民***和國出現,後來擴展到德意誌民主***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和國等華沙條約組織國家。這個事件以蘇聯解體告終,壹般被認為標誌著冷戰的結束。
擴展資料
蘇聯解體的原因:
1、改革的錯誤導向
戈爾巴喬夫上臺以後,看到蘇聯社會問題成堆,順應歷史潮流,堅持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是對的。但是,在當時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和思潮的壓力與影響下,改革逐漸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背離了原來“完善社會主義”的宗旨和軌道,最後改革變成了改向和改制,葬送了社會主義事業。
2、蘇聯***產黨的蛻化和變質
蘇聯***產黨是壹個具有光輝歷史,經歷了奪取政權、鞏固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它在近壹個世紀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但是,在執政以後,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由於長期不重視執政黨自身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在和平建設年代壹步步蛻化變質。
3、領袖們的背叛
在蘇聯政治體制中處在權力頂峰的是蘇***中央政治局。政治局成員的狀況如何,關系黨和國家的命運。到80年代中期形成的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中央政治局中,雖然有壹些馬克思主義者,如利加喬夫、雷日科夫,敢於堅持原則、闡述個人意見,但由於戈氏身居總書記的最高地位,逐步在政治局中形成了以戈氏為中心,包括雅科夫列夫、謝瓦爾德納澤、梅德韋傑夫在內的右翼勢力集團,他們主導了政治局。
這些人在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影響下,壹步步蛻化,有的成為民主社會主義者,有的成為自由主義者。對他們來說,已不只是***產主義信念動搖和崩潰的問題,而是背叛社會主義、***產主義的問題。他們背叛了馬克思主義,宣揚它是“新宗教”;背叛了***產黨,自己下令解散黨;背叛了社會主義,誣蔑它是“新烏托邦”。蘇聯改革的逆轉,是蘇***領導集團中的右翼分子壹手策劃和導演的,從而把蘇聯引入萬丈深淵。
4、與國內外敵對勢力的顛覆遙相呼應
就國外因素來說,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敵視是根深蒂固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壹直敵視蘇聯,為了消滅社會主義蘇聯,它們先後和交替使用扼殺、遏制與和平演變戰略
5、缺乏社會主義法治的保障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由於有很深的封建主義歷史包袱,又未深入地反對封建主義余毒,長期實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人治和法治有很多區別,但最根本的區別不在於有沒有法律和有多少法律條文,而在於權力和法律哪個大。法治意味著法律尤其是憲法在社會生活、國家生活的壹切重要領域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
法律的權威性,要求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法律,政府的權力來源於法律,必須以法律為依據,依法行使。如果蘇聯是法治國家,憲法和法律就會有效地保障社會主義制度,領導人如若脫離社會主義軌道,人民就可以以法律為武器來制止他的行為,甚至彈劾他。
蘇聯雖然制定了憲法和壹些法律條文,但是沒有形成完整的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最高領導人的壹句話,比任何法律都管用,他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憲法等於虛設。這是蘇聯劇變的壹個重要原因,也是壹個重大教訓。
百度百科-蘇聯解體
百度百科-東歐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