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標準(International labour standards),又稱國際勞動標準,壹般是指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公約和建議書,以及其它達成國際協議的具有完備系統的關於處理勞動關系和與之相關的壹些關系的原則、規則。這裏的"勞工標準"是指有關勞工保護的基本法律規則,它包括了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動條件(工作時間,安全保護等)、勞動福利(休息,醫療保健,教育,生活待遇等)及其他公民權利(如結社,集會,罷工,言論等自由)的相關規定與要求。
中國的態度與應對
中國是國際勞工組織的創造國之壹,雖然1949年臺灣當局竊據了中國在國際勞工組織的席位,但是,自從1983年中國恢復在國際勞工組織的合法席位以來,中國政府就認真、積極的批準、實施國際勞工公約的章程,參與國際勞工領域各項重要議題的討論。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批準了23個國際勞工公約。同時,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也在日趨完善,但是,也應當看到,國際勞工標準的發展是與全球經濟發展速度同步的,我們在肯定我國過去成績的同時,也要以審慎的態度、發展的眼光來正視我們存在的不足,以期立足於長遠的發展。
首先、我國應當擺正自己的立場,正確地看待國際勞工標準問題。勞工標準是壹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牽涉到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歷史、道德、文化等等方面。基於上文所分析到的原因,可以預期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實現完全的融合的。壹方面,發達國家仍會利用其在政治、經濟上的優勢地位逼迫發展中國家接受統壹的勞工標準,並且,隨著其國內勞工對政府施加的壓力、出口下降的壓力,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壓力等種種情況的出現,發達國家甚至還會將國際勞工標準多元化、多邊化。另壹方面,縱使發展中國家意識到了勞工標準的重要性,也必須從其自身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階段與水平等實際因素考慮,需要時間去跟進步伐,這是壹個發展的過程,不是壹蹴而就的。換言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壹員,我國反對發達國家將國際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掛鉤,反對采用貿易制裁的方式來推行勞工標準,但是我們不能盲目地反對合理的勞工條款。擺正了立場,接著就要保證正確而有效地運作。
第二、完善勞動法規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產業的科技投入,切實主動地加強對勞動者的社會保護。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要在原則上與國際勞工標準接軌,就必須將國內相關立法與國際相關法規、原則相協調,就國際勞工標準的問題與發達國家達成諒解,以期在全球經濟領域內與發達國家達成長期***贏。在當今社會,任何壹個國家發展經濟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勞工標準有區別,但是,各國都應當在自己國家實際允許的前提下,提高本國的勞工標準,切實改善勞動者的工作環境、勞動福利,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利,以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因此,我國需要對所有國際勞工公約的內容逐壹地加以研究,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修改現行的1994年7月5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和國勞動法》中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條款,並更全面地與國際勞動立法接軌。
第三、應當依自身的情況批判式地批準、吸收國際勞工標準
國際勞工公約中絕大部分規定都是技術性的,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可以適用,比如工時、社會保障部門給予的保護兒童和未成年人的就業等,但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許多規定未必適用於我國的實際情況,切不可盲目地拿來就用,以免引致不必要的結果,形成南轅北轍地效果。我國應當借鑒國際勞工公約的規定,吸收國際勞工標準中的可行之處,從我國的需要和現實出發,吸收好的、適合的東西,量力而行,逐漸地與國際接軌。
結語
國際勞工標準之爭有著深刻的國際政法、經濟背景原因,它的提出是WTO發展過程中的壹個必然。從國際經濟發展的歷史分析,整個國際社會發展的趨勢必然是朝著文明進步的方向前行,雖然目前發達國家利用國際勞工標準大作文章的動機不純,但是,全球勞工標準的統壹化,照這個趨勢看會成為壹種必然。不管人們承認與否,近年來國際勞工標準在WTO體系以外對國際貿易正以各種方式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其最終必將被納人WTO的法律框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壹員,要發展,就要註重勞工問題,不能壹味的抵制發達國家掀起的國際勞工標準的風暴,不能被動的接受形勢的變化,而是應當未雨綢繆,提前壹步主動才能跟上這個新形勢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