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華東軍政幹校

華東軍政幹校

網上似乎沒有華東軍政幹校這個學校,但是有東軍政大學,不知道是不是壹所學校

只從網上找到這些資料了,不知道能不能對妳有幫助

:8080/Html/49082006515170953-1.Html

說起來已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了。51年前的1948年秋天,濟南剛剛從國民黨的血腥統治下解放出來,戰爭的烏雲還沒有從濟南的上空完全散去,國民黨的飛機還不時從青島或徐州飛來,向還冒著戰爭硝煙的濟南丟下幾顆炸彈或打上壹陣機槍,又嗡嗡地飛去,像是在代替蔣介石來憑吊這座永遠不再屬於蔣家王朝的城市。當時,北京、天津、青島、徐州都還沒有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蔣介石軍隊的大決戰,還在東北、華北、華東、西北各大戰場激烈地進行,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華東軍政大學遷到了新解放的濟南,並且開始招收新生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軍政大學是繼承土地革命時期的紅軍大學、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軍政大學的革命大學,是1946年11月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全面開始後在華東成立的,這個學校的校長是張雲逸將軍,副校長是余立金、劉清明。華東軍政大學從建校之日起,***辦了三期,1948年10月在濟南招收的新生算是第四期了。不過第四期與前三期的生源稍有不同:前三期都是調訓的軍隊的排、連、營級幹部,第四期卻是在濟南招收的青年學生和失業知識青年。

1948年9月濟南解放後, 由老解放區遷到濟南的華東軍政大學、白求恩醫學院,還有新成立的華東大學,1948年10月,這些大學都在濟南出版的《大眾日報》、《華北新聞》、《新民主報》登出了招生廣告。這些招生廣告立即吸引了大批知識青年。當時濟南成為“孤島”已久,濟南周圍的城市大都已經解放,各縣的失學、失業知識青年雲集濟南,踟躇濟南街頭,無所適從,而今忽然看到這麽多的大學招生,而且都供給食宿,所以紛紛報名應考。我們因為素來景仰“八路”,所以我們選擇了華東軍政大學,並且壹舉考中了。和我們同時考取的有1200多人。

華東軍政大學的校址暫設在濟南西郊張莊機場的兵營內(今航空學院),教室和宿舍都是舊中國大兵的營房,既無像樣的教室,更無必要的教具和儀器,圖書也不多,是典型的“抗大式”的學校。

根據華東軍政大學的規定,凡是考入該校的學生,都具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籍,在生活上、政治上都享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種待遇。不過當時是供給制,所謂“待遇”也不過是供給穿衣吃飯而已。在生活上,根據級別的不同,夥食可分為“小竈”、“中竈”、“大竈”三種。師級以上的享受“小竈”,團、營級的享受“中竈”,連級以下的軍官和士兵吃“大竈”。我們新考入華東軍大的知識青年,沒有什麽級,自然是連級以下了,所以吃“大竈”。“大竈”的主食是小米幹飯、窩窩頭,副食壹般是白菜、蘿蔔,只有星期天或節假日,才改善壹下生活,吃頓白面饅頭或自包水餃。跟今天相比,這樣的生活自然是下等的,但在當時來說,恐怕要超過大多數中國農民。至於穿衣,壹律是粗布軍裝,單衣壹年壹套,棉衣三年壹套。除了吃飯、穿衣這兩種“待遇”以外,每人每月發給相當於壹斤豬肉價值的生活補貼(大致是壹元),女性則每月另發也是相當於壹斤豬肉價值的“衛生費”。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員的這兩種待遇,在1950年以前大致沒什麽變化。因為我們這批知識青年,多年來大都生活在憂患之中,沒享受過多麽優越的生活,所以對這種生活也並不覺得比我們過去的生活更為艱苦。

再談我們這些新考入華東軍大的新生的學習。根據軍大招生簡章規定,投考該校的資格必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在16~26歲之間的青年男女。因為年齡和學歷都有較大的伸縮性,所以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個別大學生都有報名應考者。華東軍大對入學新生的學歷要求,在當時並不算太低,因為當時的中學很少,山東省多數縣沒有中學,30年代中期以前山東全省只有13個省立初級中學和壹個高級中學即濟南高中,常常幾個村莊找不到壹個讀過中學的學生。華東軍大新招的學生,程度如此參差不齊怎樣編班授課呢?形式上華東軍大也設了許多系,如文藝系、政治系、軍事系、醫療系、財訓系等等,其實,如按今天的標準來衡量,那只能算做壹個快速地培養文化、政治、醫療、財務等方面人才的訓練班,因為它只要求學生具有壹般的專業知識,以便盡快為大批新解放的地區輸送幹部。正因如此,所以不管妳是初中生、高中生或大學生都能接受它的教學內容了。

當時華東軍大分為預科和本科。所謂“預科”,是每個入校新生的必修課,它要學習當時壹般幹部必須具備的知識,如《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與中國***產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等。這些內容是舊中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沒有的,所以不管妳過去讀過什麽學校,到軍大後必須先進“預科”,學完“預科”後才能轉入“本科”。所謂“本科”,就是妳要學習的專業了,如醫療、文藝、財會等等。

華東軍政大學在濟南的時間不算太久,這是因為當時的軍事形勢發展很快,到1949年4月解放軍百萬大軍渡江以前,東北、華北、淮海各戰場戰事均已勝利結束,華東軍政大學必須到新解放的江南地區迎接新的任務,於是它於大軍渡江之後遷往華東的中心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華東軍政大學了。

華東軍政大學雖然南移,但它這個牌子卻並沒從濟南收起,它遷走之後不久,便又在它的原校址濟南張莊機場營園成立了另壹個軍政大學——“華東軍政大學山東分校”,或稱“山東軍政大學”。這個大學與華東軍大的辦學性質完全相同,它直屬山東軍區,校長由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擔任,另有專職副校長楊介人(五十年代後期曾任山東省副省長),政委是谷鳳鳴。

華東軍大山東分校成立不久便於1949年初冬搬到章丘去了,這是因為濟南張莊機場原為國民黨空軍專用機場,新中國成立後要發展自己的空軍;張莊機場要辦航空學校,所以軍政大學不得不另覓新校址。1951年初覓得了濟南段店南、北兩個舊兵營,才又從章丘搬了回來。

華東軍大山東分校與總校的生源基本相同,除調訓山東軍區所屬部隊排、連、營幹部外,還在青島、徐州、濟南招收了壹些知識青年。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種有特殊身分的人來此集訓:壹種是國民黨軍隊的起義軍官,他們所在的隊名之為“校官隊”;另壹種是“回歸大隊”。所謂“回歸大隊”,其成員都是原為我黨我軍幹部,曾被敵人俘虜過或逮捕過而又重新回到革命陣營的人,這些人必須經過集訓、弄清問題才能重新分配工作,故將他們所在的隊名之為“回歸大隊”。這樣校本部各系、各部門以及各大隊,總計約3000余人。

華東軍大山東分校開始辦校的時間已是1949年末,這時戰爭已在江南進行,大陸已基本解放,所以學校所設系別已與戰爭年代略有不同,設軍事系、政治系、文教系等,軍事系又細分為戰術系、築城系等等。

華東軍大山東分校辦校的時間也不算太久,約有3年多。1952年因大陸已完全解放,戰爭已完全結束,各類人才的培養也由“速成”轉入正規。1952年初,山東軍政大學停辦,在原址上成立了第十二步兵學校。原有人員壹部分調往南京高級步兵學校,壹部分調往沈陽。

華東軍政大學從1948年秋進入濟南,到1952年初在濟南停辦,大約在濟南存在了四年。曾經在這個學校學習過或工作過的人,現在大都已午過古稀,不少人已經成為古人。有的在事業上還有所成就,成為對國家有貢獻的專家學者,甚至成為高級幹部(如遲浩田上將);當然,也有的被時代所拋棄。大浪淘沙,金石俱現,歷史是無情的、公正的。

/s/%E5%8D%8E%E4%B8%9C%E5%86%9B%E6%94%BF%E5%A4%A7%E5%AD%A6/doc/1

以下是和“華東軍政大學”內容相關的詞條:

金明華

人物介紹 金明華(1933.10—)上海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47年畢業於華東軍政大學,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江蘇省美術館研究保管部主任。 主要作品 作品有《秦淮春》、《紹興東湖》、《光陰不待人

潘啟琦

基本資料圖片姓名:潘啟琦籍貫: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簡歷1938年參加新四軍。同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團青年幹事、第二師旅組織科科長,淮南軍區政治部秘書。1947年在任華東軍政大學組織科...

李文壹

簡介 (1907—1975)原名李公選。山西省萬榮縣人。壹九三七年參加八路軍。壹九三八年加入中國***產黨。 經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壹壹五師教導大隊政治指導員,教導第五旅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濱海軍

鄭少康

基本資料姓名:鄭少康籍貫:廣東香山(今中山)人簡歷1937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中***中山縣區委書記,鬥門縣遊擊隊大隊政委,番禺縣人民抗日義勇隊大隊長,珠江縱隊支隊長,華東軍政大學中隊長,兩廣縱隊團政委...

陶玉玲

基本資料姓名:陶玉玲職業:影劇女演員籍貫:江蘇鎮江人簡歷1956年加入中國***產黨。1949年入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系學習。後任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八壹電影制片廠演員,中國影協第四、...

張傳棟

張傳棟 張傳棟,河南商城人。1940年參加新四軍。1941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華東軍政大學政治主任教員。建國後,歷任中***福州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第壹書記,中***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紀委常務書記。是

田兆梅

簡介 田兆梅(1901~1978)曾用名田仲魁。長清人。1912年在縣立小學讀書,後在山東武術學校學習。1920年從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副、團長等職。1946~1948年,先後任國民黨山東保安

鐘賢文

個人簡介 (1915—2000)江西省於都縣人。 經歷 壹九三二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壹九三三年由團轉入中國***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九軍第三師九團副班長,紅軍總司令

盧偉如

基本資料圖片姓名:盧偉如籍貫:廣東惠陽人簡歷1937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中***惠陽縣委宣傳部、組織部部長。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後任東江縱隊大隊政委、團長、江南指揮部指揮員。1946年入華...

畢慶堂

畢慶堂(1916--1969),山東桓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次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山東縱隊連副指導員、營教導員、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團長,第三野戰軍師參謀長。參加了魯南、洛陽、濟南、淮海、渡江等...

劉清明

基本資料姓名:劉清明籍貫:湖北漢川人簡歷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彭(添湃)楊(殷)步兵學校軍事教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下。後任延安抗大隊長、主任軍事教員、軍事教育...

赫煒烈

赫煒烈,回族。甘肅張家川人。1982年加入中國***產黨。1949年畢業於南京邊疆學校師範專修科。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至1952年任華東軍政大學文化教員。後歷任張家川第壹中學語文教師、副校長...

梅嘉生

基本資料姓名:梅嘉生籍貫:江蘇丹陽人簡歷1938年參加新四軍。次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丹陽縣遊擊縱隊大隊長,新四軍挺進縱隊團長、第壹師旅參謀長,蘇中軍區分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第壹師參謀長,華東野戰軍...

邱壹涵

基本資料圖片姓名:邱壹涵籍貫:湖南平江人其他:女簡歷1926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產黨。曾任***青團萬載縣委書記、中***湘贛省委婦女部部長。參加了長征。後任中***隴汞特委婦女部部長、...

陳鐵君

人物簡單介紹(1917—1961)浙江省平陽縣人。 生平壹九三四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壹九三七年加入中國***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浙南平陽縣遊擊隊隊長,浙南獨立團團長,閩浙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閩浙抗

連若虛

簡介 漢族,浙江樂清縣人。1927年12月出生。1952年畢業於華東軍政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上海外國語學院前身)。 概述 大學畢業後,任華東郵電部、上海市郵政總局譯員,後因工作需要調到上海市陸行

家聲

姓名家聲,原名吳樹聲 簡介 山東淄博人。中***黨員。194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教育系。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中***瀧泉特別支部宣傳委員,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美術教師,華東軍區《後勤文藝》編輯部主編,安徽

漫文

姓名漫文, 簡介 原名吳樹聲,山東淄博人。中***黨員。194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教育系。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中***瀧泉特別支部宣傳委員,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美術教師,華東軍區《後勤文藝》編輯部主編,安

嚴霞峰

嚴霞峰 浙江上虞人。中***黨員。 簡介 1950年畢業於華東軍政大學。1949年前在太倉利泰紗廠駐滬辦事處工作,1951年參軍,歷任解放軍空軍高炮五二壹團文教幹事,江西靖安縣文化館創作幹部、館長,江西靖

沈之瑜

基本資料圖片姓名:沈之瑜籍貫:浙江杭州人簡歷193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1940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解放軍中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華東軍政大學文工團團長。建國後,歷任上海市新成區文化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