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漢中期,中山劉氏即以宗室人丁興旺著名;三國時期,中山劉氏又因產生了鼎足天下的蜀漢劉備皇族而名揚天下;晉唐之世,中山劉氏搬遷東南,後裔迅速蕃昌,構成今日世界劉氏幹之壹的中山劉氏。今日我國東南地區劉氏、客家劉姓以及海外劉氏,大多都屬於這壹大宗派。
中山劉氏的開基始祖,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個兒子中山靖王劉勝。
劉勝是景帝妃賈夫人所生,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六月乙巳日受封為中山王,建都盧奴(今河北省定縣),遂從漢都長安遷到中山開基。
在漢代各藩王中,中山靖王劉勝是個頗有特色的人物。當年他做了藩王後,不過問、幹涉地方政事,每日在王宮中飲酒作樂,吟詩作賦。與同母兄趙王劉彭祖誌趣相反,他認為"王者當日聽音樂,禦聲色",而不應幹預地方政事,這是壹種典型的皇室貴族思想。
歷史上的劉勝是個風流才子,他的文才很好,詩文都寫得很漂亮。從《漢書》記載的劉勝在受漢景帝召見時所作奏對文章可以看出,劉勝是個文化素質頗高的藩王。然而,皇室貴族的通病是驕縱奢淫。劉勝雖然遵紀守法,沒有驕縱胡為的過錯,但卻是壹個非常奢侈和荒淫的親王,當年趙王劉彭祖就曾指責他 “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史記》上也說劉勝貪酒好色,是個典型的風流公子。
劉勝貪淫好色,廣納紀嬪,而生育了眾多的子女。史載,劉勝的兒子多達120余人,這是劉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壹個,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的,世界歷史上也屬罕見。
劉勝的120多個兒子,除長子劉昌承襲中山王位外,其余都被封為侯,其中名見《漢書》者有20個:廣望節侯劉忠、將梁侯劉朝平、薪館侯劉未央、陸城侯劉貞、薪處侯劉嘉、陸地侯劉義、臨樂敦侯劉光、東野戴侯劉章、高平侯劉喜、廣川侯劉頗、乘丘節侯劉將夜、高丘哀侯劉破胡、柳宿夷侯劉蓋、戎丘侯劉讓、樊輿節侯劉修、曲成侯劉萬歲、安郭於侯劉傳富、安險侯劉應、安道侯劉恢,澎侯劉屈釐。
這些中山王族分支,大都傳有後裔。因此,中山王壹宗劉氏枝繁葉茂,人丁興旺,成為漢代分支最多,族系最龐大的藩系。
中山靖王劉勝在位43年去世,傳位給他的兒子,第二代中山王劉昌。劉昌在位僅1年就去世,傳位給他的獨生子中山康王劉昆侈。劉昆侈在位21年去世,傳子中山頃王劉輔。劉輔在位4年去世,傳子中山憲王劉福。劉福在位17年去世,傳子中山懷王劉循(壹作劉修)。劉循在位15年即公元前55年去世,無子,中山王國***傳6代6王,至此絕封。
第二代中山王劉昌之後,各代中山王又分出許多分支。其中,康王劉昆侈的兒子,除劉輔襲封為中山王外,還有2個兒子被封存列侯,即成獻侯劉喜、宣處節侯劉章。第四代中山王劉輔的兒子,除長子中山憲王劉福外,還有1個名叫劉安,被封為利鄉侯。
利鄉孝侯劉安傳子利鄉戴侯劉遂,劉遂傳子利鄉侯劉國。劉國有兩個弟弟:劉雲客、劉廣漢。
中山王國絕亡後45年即漢成帝鴻嘉二年(前19年),朝廷又封中山憲王劉福弟弟利鄉孝侯劉安的孫子、利鄉侯劉國的大弟弟劉雲客為廣德王,以奉劉勝之祀。
廣德王劉雲客在位3年去世,又無子絕亡。15年後,漢哀帝又封劉雲客的弟弟劉廣漢為廣平王。劉廣漢在位13年,王莽篡漢時被廢為庶民。廣平王國至此與西漢壹同滅亡。
劉勝之後,中山王族主幹各王大都平庸無聞,雖無大過,也無所作為建樹。
劉勝開創的中山國有戶16萬,人口66.8萬,領14縣,在當時20個諸侯國中居第三位。中山王族的後裔,漢魏時期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區,也稱中山劉氏。
中山劉氏枝屬繁雜,開基祖劉勝120多個兒子,見於記載的僅20分支。其中,侯國在西漢時期壹直存存,爵位傳襲下來的則只有如下幾支:
廣望侯族。開基祖第壹代廣望侯劉忠,傳子頃侯劉中。劉中傳位給兒子廣望思侯劉何齊,劉何齊傳子望恭侯劉遂,劉遂傳子廣望侯劉閣。劉閣之後廣望侯國被廢除。
臨樂侯族。開派祖劉光,劉勝之子,是為臨樂敦侯。臨樂侯族***傳5代5侯,即臨樂敦侯傳子臨樂憲侯劉建,劉建傳子臨樂烈侯劉固,劉固傳子臨樂節侯劉萬年,劉萬年傳臨樂侯劉廣都。至王莽篡漢,臨樂侯國被廢除。
樊輿侯族。***傳5代5侯,即第壹代樊輿節侯劉修傳子煬侯劉過倫,劉過倫傳子思侯劉異眾,劉異眾傳子頃侯劉土生,劉土生傳子劉自予,即第五代樊輿侯。王莽篡位時,劉自予被削去侯爵,貶為庶民。樊輿侯國滅亡。
其余110多支族,有的可能沒有封侯授爵,有的授爵位後因無子絕封,大部分則在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在朝廷削藩政策中坐"酎金"案被削去侯爵,貶為庶民,也有壹小部分則傳至第二、第三代後因無後或因罪被廢絕。
眾所周知,蜀漢的開創者劉備又稱劉皇叔,原本是漢朝的皇族。
《三國誌·蜀書》上說,蜀漢皇室來源於中山劉氏,是西漢景帝劉啟第八個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
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多達120個,其中第五個兒子劉貞封陸城亭侯,由中山國(今河北省定縣)來到陸城侯國(在今河北省涿縣),後裔形成中山劉氏的分支--涿縣劉氏。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實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為借口,廢除大批同姓諸侯。涿縣劉氏開派祖劉貞,也在這次削藩運動中被削去陸城亭侯的爵位,降為普通平民。
劉貞以後,涿縣劉氏的情況,正史沒有記載,劉氏族譜則大都有對這壹段空白的補充。不過,族譜中所記的有關世系和史實,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錯誤牽強的地方。這裏,我們不妨根據各地劉氏族譜來作壹大體的勾勒和訂證。
關於中山劉氏涿縣分支始祖劉貞的出身,典籍記載已經非常明確清楚,無容置疑。因此,廣東梅縣劉氏譜說劉貞是劉勝的孫子和他遷自彭城郡,都是錯誤的。同樣,湖南桂陽劉氏族譜、新化劉氏譜、劉氏滔公支譜和廣西劉氏譜都說劉貞是劉向的兒子,劉向是劉勝的兒子,這也均與歷史事實不符。
在今人劉少卿所編《劉氏新族譜》中,劉備是中山王劉勝的第17代孫,從劉勝到劉備的傳遞世系是:
劉勝(中山靖王)→劉貞(陸城亭侯)→劉昂→劉祿(漳侯)→劉戀(沂水侯)→劉英(欽陽侯)→劉建(安國侯)→劉哀華(廣陵侯)→劉憲(繆水侯)→劉舒(祈邑侯)→劉誼(祈陽侯)→劉必(原澤侯)→劉不疑(豐靈侯)→劉惠(濟川侯)→劉雄→劉弘→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