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倘若解釋詞語

倘若解釋詞語

倘若的釋義是(連)表假設的連詞,有“如果”的意思。

壹、基本解釋:

(連)表假設的連詞,有“如果”的意思。

表示假設:妳倘若不信,就親自去看看吧。

二、詳細解釋:

假如,倘或。

唐牛僧孺 《玄怪錄·顧總》:“君昔漢公卿, 未央冠群賢。倘若念平生,覽此同愴然。

元關漢卿 《哭存孝》第壹折:“倘若索戰,俺兩個死不打緊,著人知道呵,不壞了阿媽的名聲!”

《紅樓夢》第五八回:“倘若不叫上他的親人來,只怕有混賬人冒名領出去。”

魯迅《書信集·致顏黎民》:“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壹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近反義詞:

近義詞:若是、假如、假使、假若、如果、假設、倘使、要是

反義詞:肯定、壹定

倘若近義詞:

若是:壹般用在偏正復句中偏句的開頭,表示假設,相當於“要是”、“如果”。《儀禮·有司徹》:“司馬在羊鼎之東,二手執桃匕枋以挹湆,註於疏匕,若是者三。”

假如:(連)假使,如果。漢荀悅 《漢紀·成帝紀壹》:“假如單於初立,欲委身中國,未知利害,使人詐降,以蔔吉兇,如受之,虧德沮善。”?

假使:(連)如果;假如:~他答應了,明天就不見不散。

假若:《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假使臣得同行於 箕子 ,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

如果:(連)如果。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下》:“假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向其化也,又何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