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譯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譯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譯如下:

壹、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二、庖丁解牛翻譯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妳解牛的)技術怎麽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說:臣下所註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規律,已經超過壹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裏看到的是壹只完整的牛;幾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

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壹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壹樣);技術壹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壹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壹樣。

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麽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壹樣。即使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裏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視力集中到壹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壹聲,牛的骨和肉壹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壹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幹凈,收藏起來。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文言知識積累虛詞:

“為”字的用法和意義,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介詞:替、給)。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都是動詞。前壹個:解;後壹個:作為)視為止,行為遲(兩個“為”同義,都是介詞:因為)。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兩個“為”同義,都是介詞:因為)。

“乎”字的用法和意義,技盍至此乎?(疑問語氣詞:呢)。進乎技矣(相當於“於”,介詞,可不譯)依乎天理(相當於“於”,介詞,可不譯)而況大軱乎(疑問語氣詞:呢),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詞詞尾,加強語氣,表示強調)“然”字的用法和意義。

砉然向然(都是助詞,前壹個是象聲詞詞尾,後壹個是形容詞詞尾)奏刀騞然(助詞,象聲詞詞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