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相對於“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而說的,“門前水,屋後墳,家旺人盛子榮歸”說的是墳墓的選址應避開人氣比較旺的大門,而房屋大門的選址,則要選擇門前就有水的地方,這樣壹來取水用水方便,二來也不會天天面對著墳墓,晦氣。而這樣做,就可以帶來家庭的興旺,人口的興盛,子孫也能夠榮歸……?
門前水VS 屋後水 :門前水更安全、衛生、方便。水是生命之源,古代人在建房子的時候,也要考慮到水源的問題,找到壹個好的水源,日常的生活飲用才能更加安全、衛生、方便。如果在家門前有活水,那麽大門開了之後很容易就能夠取到水,非常方便。而且古代人的活動範圍有限,如果門前有水,別人如果對那些水進行投毒之類的舉動,也很容易就能夠發現並制止……甚至如果有人掉水裏去了,由於是在門前,開門就能夠看到,想要搶救也能夠更快速壹些。
但是如果建房的時候,把水源建在屋子後面,壹則看管不到,二來如果真的有人掉下水,如果有人經過還好,沒人經過的話(畢竟是屋後),那麽很可能就溺弊其中了……另外,門前水壹般是建池塘,池塘離房屋還有些距離。屋後水則不同,更像是在河上建房,稍不小心就可能因為房屋沈降而家破人亡……曾經就有新聞視頻中出現這樣的壹幕:壹處修建在水上的房子,在水流的沖刷下整棟樓轟然倒塌……?
屋後墳 VS 門前墳:屋後墳不會觸景傷情,帶來“死氣”。古代人沒有火葬,更多的是土葬,而屍體自然還是完好的。如果把墳墓建在門前而不是屋後,那麽每天開門就見到墳墓,對於非常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來說,不僅僅是晦氣那麽簡單,還會把災難帶給家人:死人身上是有死氣的,每天都對著死氣,就會把陽宅的陽氣給耗光,而氣運耗光之後,自然就是家族衰敗了……?
另外,這也跟前面的“門前水”相關:要知道屍體雖然沒有了生理機能,但是其中的腐敗反應還在繼續發生,妳想想看,門前有水,再來個墳……屍體腐敗的膿液隨著下滲融入到地下水之中,那水吃了能不生病嗎?當然了,古人認為的是“陰陽二氣”相沖,家宅不寧。
所以,把墳墓安葬在屋後,甚至是屋後的山上,才更符合常規的做法。如此壹來,墳墓就跟水源間隔開,而且人也不用經常看到墳墓,也不會觸景傷情睹物思人,影響到情緒……?
家旺人盛 VS 家敗人亡:水源保障、衛生管理、心理調節。所以,“門前水,屋後墳,家旺人盛子榮歸”,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封建迷信,而是涉及到了衛生學、環境學、地理學、心理學等多方面自然學科的知識在內,只是古人更多的是從經驗出發,而沒有挖掘其中的科學道理,所以顯得那麽“迷信”……
壹條能夠從地理學角度考慮房屋建造選擇,能夠考慮水源衛生安全問題,能夠考慮到人的心理調節問題的俗語,絕對不是迷信,而是應該辨證思考使用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