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最長的恒星:紅矮星。
目前已知壽命最長的恒星是紅矮星,壽命可以達到幾百億年甚至是上千億年。因為它在銀河系中數量最多、演化最穩定、壽命也最長。目前科學家估算,在銀河系中至少有幾十億顆紅矮星擁有類地行星。
紅矮星(red dwarf)是指表面溫度低、顏色偏紅的矮星,尤指主序星中比較“冷”的M型及K型恒星,這些恒星質量不超過太陽質量的壹半,105個木星質量以上,表面溫度為2,500至5,000K。除太陽外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便是壹顆紅矮星。
紅矮星性質
紅矮星,根據赫羅圖,在眾多處於主序階段的恒星當中,其大小及溫度均相對較小和低。它們在恒星中的數量較多,大多數紅矮星的直徑及質量均低於太陽的三分壹,表面溫度也低於3,500K。釋出的光也比太陽弱得多,有時更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壹。
我們的銀河系(也許所有星系都是如此)中70%的恒星都是紅矮星,它們比太陽更加暗淡。由於輻射出的光芒實在是太為微弱,如果不借助天文望遠鏡,我們不可能看到任何壹顆紅矮星。由於體積和亮度的原因,長期以來,很少有天文學家投身到紅矮星的科學研究中。幾十年來,科學家認為紅矮星附近根本不可能有智慧生命。
以上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紅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