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14年、內戰22年。
我們都說八年抗戰是從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算到1945年日本投降,其實抗戰不只這麽短真正要算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壹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
國***內戰更早從1927南昌起義開始算到1949結束即使是國***和作期間都在打內戰這樣算來打了22年。十年內戰是1927年至1937年間的第壹階段國***內戰,中國***產黨稱之為土地革命戰爭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而中國國民黨則稱之為“剿匪”。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第二階段內戰,中國***產黨稱之為解放戰爭,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國民黨稱這段時期為“動員戡亂”。
擴展資料:
在戰爭開始時,國民黨軍隊在數量、裝備和戰爭資源等方面都明顯超過人民解放軍。當時國民黨在全國號稱擁有陸海空三軍430萬的總兵力,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只有約127萬人。
在武器裝備上,國民黨政府得到美國的巨大軍事、經濟援助,還接收了侵華日軍和偽軍的裝備,有著大量的飛機大炮和坦克。
人民解放軍不僅沒有海軍和空軍,就是地面部隊的裝備也很差。戰略防禦階段:解放軍在戰鬥中大量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戰爭中的運動戰戰略,利用國民黨軍隊分散搜索的契機,集中2-6倍的兵力展開包圍進攻,經過8個月的作戰,國民黨方面戰鬥減員71萬人。
戰略反攻階段:1947年國民黨軍隊開始重點進攻陜北與山東***產黨根據地。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使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的重要後方變成了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戰略決戰階段:解放軍先後發起遼沈戰役(遼西會戰)、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和平津戰役(平津會戰),國民黨方面的作戰失敗,損失了主力近150萬人,更有超過100萬的部隊起義。國民黨軍隊被迫退到長江以南,企圖劃江分治。
但是,1949年4月21日拂曉5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南京,並於1950年,幾乎解放整個中國大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