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平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之「 ”太醫令”吉本 文:小A斯蒂芬 在小說第二十三回中,除了《禰衡裸衣罵曹》的故事以外,還描寫了壹段《吉太醫下毒遭刑》的故事。在小說中這段故事是和「 ”衣帶詔事件”有關。 大概是說是在建安五年,董承因為見到曹操在朝中驕橫愈甚,苦於沒有應對的良策,而憂郁成疾。於是漢獻帝就派太醫吉平去董承的府上為其醫治。吉平在為董承醫治的過程中,常常看見董承長籲短嘆,卻也不敢多問。壹直在壹次聽到董承睡夢中大罵曹操的夢話時,吉平才終於知道了衣帶詔原委。並且在咬指為誓取得董承信任之後設下了毒殺曹操的計劃。 原來曹操時常會發頭風病,每次都需要吉平為其熬藥醫治,這也就給了吉平下毒害曹操的機會。可是這件事卻由於董承家裏的壹個家奴的告發而泄露給了曹操。於是曹操就將計就計假裝頭風發作召吉平前來相府醫治。吉平渾然不知是計,就將準備好的毒藥給曹操煎好,可是曹操卻突然要求吉平先替自己嘗藥。 這時候,其實吉平已經預感到事情敗露,於是就打算要給曹操強灌毒藥,這當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了。最終吉平被曹操分屍,衣帶詔事件也被揭露出來。董承和王子服等參與衣帶詔的五人盡皆被滿門抄斬。 雖然小說中說吉平本名吉太,字稱平,是洛陽人,好像確有其人似得,可實際上在歷史上卻並沒有壹個叫做吉平或者吉太的人。不過卻有壹個叫做吉本的太醫令。 據《三國誌武帝紀》記載「 ”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這段記載寫的非常明白,在建安二十三的春天,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同反叛曹操。並且率兵攻打了許都。放火燒毀了曹操的壹個長史王必的軍營。不過這件事想來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很快王必就聯合了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壹起平定了這場叛亂,斬殺了包括吉本在內的叛軍頭目。 這裏所說的王必,算是曹操的壹個心腹。據《魏武故事》記載,曹操曾經下過壹個征辟王必的詔令,詔令中曹操說王必「 ”是吾披荊棘時吏也”,還說他忠能勤事,心如鐵石,是國之良吏,所以才征辟他領長史的職位。並且在曹操據守鄴城的時候,留王必在許都「 ”典兵督許中事”,也就是總領許都的壹切事物。 這場叛亂在《三輔決錄註》中還有著另外壹段比較細致的記載。 據《三輔決錄註》記載「 ”時有京兆金祎字德祎,自以世為漢臣,自日磾討莽何羅,忠誠顯著,名節累葉。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遂與耿紀、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結謀。” 也就是說,按著《三輔決錄註》中的說法,策劃這場叛亂帶頭的人除了吉本、耿紀、韋晃以外,還有金祎。金祎的祖上就是金日磾,他是漢武帝時期的名臣、寵臣,也是匈奴的休屠王太子。另外還有吉本的兩個兒子吉邈和吉穆也曾參與其間。吉邈字文然,吉穆字思然。正是他們說服金祎參與了這場叛亂。 在這裏還有壹段插曲,就是當王必的軍營被叛軍燒毀以後,王必中箭只身逃亡。由於他與金祎的個人關系較好,於是就計劃逃到金祎的家裏。可是當王必來到金祎的家門口前敲門的時候,卻聽見金祎隔著門說了這樣壹句話「 ”王長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 金祎口中說的「 ”王長史”自然就是王必,也就是說金祎誤以為門外是趕來報捷的叛軍成員。這壹下王必自然明白了是怎麽回事,於是就奪路而逃,躲過了壹劫。 第二天,叛軍知道王必並沒有死,心生膽怯,轉眼間據部屬離散,也就不戰自敗了。 不過,十天以後,王必的箭傷愈重,終於不治身亡。 王必死了以後,曹操非常生氣,於是就召許都的漢朝官吏們到鄴城來,然後讓在叛軍放火的時候,出面救火的官員站在左側,而讓沒有救過火的官員站在右側。這些官員們就想救火的人肯定是無罪的,於是就紛紛站在了左側。結果曹操說道「 ”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也就是說曹操認為不救火的人並沒有協助叛軍,可是救過火的人都應該是幫助叛軍的人。於是就將站在左側的官員盡數殺死。 這場叛亂在小說中其實是有過交代的,也就是在第六十九回《討漢賊五臣死節》中。只不過參與叛亂的人中並沒有吉平,應為他在之前建安五年就已經死了。但是小說中交代吉平的兩個兒子吉邈和吉穆卻的確是參與了這場叛亂。所以小說中的吉平,在歷史上所對應的就是吉本。而且小說中所說吉平本名吉太的這種說法,可能本來就是叫做吉本,只不過是在流傳的過程中產生了這種誤記的現象。 無論是小說中的吉平,還是歷史上的吉本,都可以說是忠臣壹個,沒什麽太多好評價的地方。羅貫中在小說中引用的壹首詩史官贊詩已經可以說明壹切。今天的最後就以這首詩來結束今天的話題: 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 立誓除奸黨,捐軀報聖明。 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 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 小A斯蒂芬寫於2019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