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的意思:簡稱縱橫,是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
合縱連橫(hé?zòng?lián?héng)簡稱縱橫,是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公孫衍和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公孫衍首先發起,由蘇秦遊說六國推動六國最終完成聯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因此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後秦國自西向東與各諸侯結交,自西向東為橫向,故稱“連橫”。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大國間沖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歷史上合縱連橫的事例
1、在歷史上,劉邦在消滅秦朝後,面對八王之亂,他通過與劉備、項羽等勢力建立聯盟,***同對抗敵人。這種合縱的策略使得各個勢力能夠互相支持,形成了強大的力量,最終幫助劉邦統壹了中國。
2、東漢末年,董卓稱霸京師,私行廢立。曹操與袁紹等眾人歃血為盟,起兵***同討伐董卓,即演義中所謂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不到壹年諸侯聯盟土崩瓦解,眾諸侯便開始自相攻伐,漢末的歷史進入軍閥割據時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要在混亂的局面中生存下來,僅靠自身實力是不行的,漢末眾軍閥們也開始采用戰國時的“合縱連橫”策略,壹年後,袁紹吞並了韓馥的冀州。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合縱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