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筋是什麽呢?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很多病癥,說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壹個原則,那就是從筋論治。人的身體裏有壹些總開關,治病養生都是在這些地方用力,所謂的“不傳之秘”也盡在於此。 曾經說過的“消氣穴”太沖、“疏筋穴”陽陵泉、“強胃穴”足三裏、“健脾穴”公孫、“腰痛穴”飛揚、“補血穴”勞宮、“補腎穴”太溪等,都是能獨當壹面的人身之大穴。但這些穴位書中已盡有記載,也算不得什麽秘密。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壹個書中很難找到的,但卻是對以上諸癥皆有療效的養生之道宗秘訣中有這樣壹句話:“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藏於目的天筋,壹般人難於下手去鍛煉;隱於足的地筋,我們卻可以把它找出來,為我們所用。那怎麽找呢?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壹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按摩這條硬筋,把它揉軟,會有神奇的功效。
通常脾氣越暴的人,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壹下,就像琴弦壹樣。凡是有肝病的人,這條筋是必按之處。
您可能會問,這條“硬筋”在腳底,並不循著任何壹條經啊?稍微仔細些就會發現,其實這根筋是循行在肝經上,只是肝經壹般都標註在腳背而不是腳底。肝的問題是人體的壹個核心問題,肝的功能加強了,人體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會顯著提高。但肝卻是最難調理的臟腑,藥物難以起效,針灸似乎也鞭長莫及,古人的壹句“肝主筋”,卻道破了我們通往肝經的捷徑——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所以說“書是黃金屋”壹點也不過分,岐黃經典,真是字字珠璣,隨便摘下壹句都是“零金碎玉”,我們真是需要睜大眼睛才行。
這根筋雖然用途極廣,但有些人卻找不到它,揉這地方的時候反而會感覺這根筋軟弱無力,塌陷不起,這樣的人通常肝氣不足,血不下行,反而需要把這根筋揉出來才好;還有的人雖然這根筋很粗大,揉起來卻毫無感覺,也不堅韌,像是壹根麻繩,五十歲以上的男士較為常見,這樣的人通常年輕時脾氣暴躁,肝功能較強,但由於酗酒、房勞、憂慮等諸般原因,現已肝氣衰弱,更需要常揉此筋。
關於“筋”,我再提供些其他的知識,您可參照著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調理。膝為“筋之府”(所以要經常跪著走以養筋),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所以要常撥動以舒筋),脊椎督脈上有個, “筋縮”(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膀胱經的膝下有個“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點按以散筋),請記住,理筋即是調肝。而凡和“搖動”“震顫”“拘攣”“強直”“抽搐”“火氣”“眩暈”“抑郁”等有關的病癥,都與肝經有關。
前些天寫過壹篇《虎虎生風——決定男子性能力的是肝腎兩經》,告訴大家將大腿盡量劈開以增強肝腎功能,其實不過是要拉伸腿上的大筋。男性生殖器名為“宗筋”,即是諸筋匯聚之意,所以改善“筋”的供血,是從源頭來解決肝的問題,同時也解決生殖的問題,方法也極為簡單。
只要常常調節我們腳下的“地筋”,我們的力量就會源源而發。到過上海楊浦大橋的人都會驚嘆於它的宏偉壯觀。但是您發現了嗎,是誰在支撐著它?承載著它的巨大負荷的,是那些粗壯有力的鐵索,那就是這座橋的“筋”。我們要打造的,也正是這樣的鐵骨“銅筋”。
讀者文摘
我怎麽找不到這條筋呢?這條筋是橫著還是豎看?請知道的朋友給予指點,不勝感激。(Daiyaj)
妳把腳底朝著自己,把大腳趾往後拉,壹條大筋很明顯就出來了,連著大腳趾和後腳跟,也就是沿著腳面肝經的線路!(老船長)
中裏老師談到的地筋”,我曾經做“抽筋”鍛煉時練習過。剛開始,我的這根筋確實很硬很痛,練幾次就松多了。“抽筋”鍛煉是指在放松狀態下,有意地改變體位,人為地造成肌肉的痙攣,俗稱“抽筋”。其實,“抽筋”是人體的自然調節的方式之壹。人體的某些部位在遇到寒冷或疲勞等情況時,相應的筋會自然地收縮,會伴隨疼痛,有時還很劇烈,但過壹段時間後(壹分鐘或更長),疼痛達到最大值以後便會遞減,同時筋也會逐漸松弛發熱,最終恢復輕松自然的狀態。可惜的是,由於對人體這壹調節功能的認識不足,人們往會緊張,從而改變體位,人為地中斷這壹過程。“抽筋”鍛煉的要點是順其自然,放松,同時做深呼吸。(新西蘭)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把大道理融於簡單易行的小小絕活,先生真是大巧若拙,道隱無名。(hadhad1)
大家真的可以試試看。有些脾氣急躁的人,這根大筋會繃得跟琴弦壹樣,揉起來非常痛,如同針刺。另外,這根筋自己揉起來不太好揉,讓他人幫忙又不太容易掌握力度----有時能痛得讓人流淚。建議買個按摩棒,就是帶個把手的小軲轆那種,壹手扳著腳趾頭,壹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