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歷史上被稱為“小李杜”的是哪兩位詩人?“大李杜”呢?

歷史上被稱為“小李杜”的是哪兩位詩人?“大李杜”呢?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隱和杜牧;“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1、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詩人,祖籍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

李商隱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裏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占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2、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府萬年縣(今陜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詩人和古文家。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其詩英發俊爽,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

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4、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擴展資料

人物成就:

1、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594首,其中381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李商隱特好用典的作風,也正好讓他形成了作詩的獨特風格。據宋代黃鑒整理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壹定要查閱很多書籍,屋子裏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

2、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詩、絕句,不擅長於長篇五言古詩;但這正是杜牧最擅長的,他的長篇五言古詩氣骨遒勁。晚唐的張為在《詩人主客圖序》中將杜牧的詩歸為“高古奧逸”類。

作為古文家的杜牧,深受韓愈的古文影響,筆力健舉,但不免強造文句,但是在晚唐時還是相當傑出的。他認為文章應當註重思想內容,文句詞藻的華麗是次要的。

3、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壹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4、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

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回旋往復,標誌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