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唐雎不辱使命 譯文

唐雎不辱使命 譯文

翻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裏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壹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了,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願意壹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不高興。於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裏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麽?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裏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裏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裏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裏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千裏。”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壹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壹定要發怒,那麽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挺劍而起(劍未出鞘)。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麽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裏的土地保全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評析

在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變化的軌跡,是本文壹個鮮明的特點。秦王嬴政在“滅韓亡魏”之後,雄視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裏,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脅,企圖以“易地”的謊言詐取安陵。在他看來,安陵君哪敢說個“換”字,更不敢說“不”,“安陵君其許寡人”,這種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現了他的強橫無理,又表現了他對安陵君的輕蔑。不料在安陵君那裏竟碰了個軟釘子,因此當唐雎出使來秦,秦王便在強迫對方服從的基礎上,增加了脅迫威逼的氣勢,“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秦王恃強淩弱,不可壹世的嘴臉漸露猙獰,“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面對秦王的盛氣淫威,唐雎則寸步不讓,據理力爭:“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壹個委婉的反詰句,既駁斥了秦王的無理要求,也表示了對秦王強烈的輕蔑。這使本來就很尖銳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瀾,讀者頓生焦慮之情,為沖突的後果而擔憂。

秦王自以為無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頭上猛擊壹掌。秦王被激怒,於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脅,而唐雎則針鋒相對以“布衣之怒”奮起抗爭。唐雎以布衣俠士為榜樣,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調動了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段以烘托氣氛,同時對二人的情態舉止的變化略加點染,強化沖突,精心營造戲劇性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成功地刻畫出唐雎不畏強暴的鮮明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