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竈神是什麽
傳說中 的竈神是什麽,關於神的說法每個地方都是不壹樣的,竈神是什麽相信很少人知道,但有些地方的習俗是會祭拜竈神的,竈神又叫作竈王爺,幾乎每家每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的神位,下面分享傳說中的竈神是什麽相關內容。
傳說中的竈神是什麽1傳說中的竈神是什麽
傳說玉皇大帝封"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專門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竈神掌管了竈火也就掌握了家中膳食,民以食為天,所以竈神被認為是壹家之主,被當做家裏的保護神。
在春節習俗中有祭竈的習俗,因為傳說竈神是從上壹年除夕壹直到今年臘月二十二日在家裏庇護家人,到臘月二十三日這天竈神要到天庭去匯報這壹家的情況,進行善惡裁定,來年將實施賞罰。竈神對家中的評論關系著壹年的福禍,所有臘月二十三日要進行祭竈儀式,恭送竈神去到天庭。
基本儀式是:把新買的竈神像帖在神龕裏,沒有神龕的就帖在竈臺後面的墻上。兩面帖上對子,對子的內容壹般就是“奏去人間事,帶來天上春”“壹家司命主,萬載降福神”壹類的。
然後上供,燒香,焚表,叩頭,同時嘴裏應該說壹些吉利祝福的話,表示歡迎竈神回來,當然也送去了玉帝。五更以後,才可以燃鞭點炮慶祝新春來臨。這樣新任竈神就開始了新的壹年任期。
傳說中的竈神是什麽2中國古代就祭祀竈神。竈神之起源甚早,竈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竈君」,或稱「竈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竈王」,北方稱他為「竈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壹,也就是廚房之神。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籲瑣之子黎為竈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壹,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同負責壹家人的平安 竈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竈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壹家善惡之職的官。
竈神左右隨侍兩神,壹捧「善罐」、壹捧「惡罐」,隨時將壹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
謝竈之期也分階層,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竈,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送竈神的供品壹般都用壹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竈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宮降吉祥。
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壹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竈」或「接神」。接竈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竈臺上重新貼壹張新的神。
竈神在民間的地位是最高的,他是天帝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是壹家之長,負責監督壹家老小的善惡功過,定期上報天庭,因而得到壹般老百姓的頂禮膜拜。
但是人們壹般認為的則是,如果不討好竈神,他就會向上天告妳的惡狀。由於人與天帝無法溝通,所以,天帝那兒只能任憑竈神胡言亂語,凡人“無所禱也”。竈神告什麽狀,天帝就會給妳定下什麽懲罰。
人們如果要祈福禳災,便要對竈王爺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竈火燒香,不得擊竈,不得將刀斧置於竈上,不得在竈前講怪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將汙臟之物送入竈內燃燒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竈王爺要升天報告壹年的情況時,人們還要為竈王爺擺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這就是所謂的祭竈。祭竈時,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為了讓竈王爺喝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而麥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竈神嘴上,壹來竈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