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

 作為壹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 篇1

 壹、激趣導入

 同學們,妳們喜歡養花嗎?花帶給我們無窮的享受,它瑰麗無比,花香四溢!所以很多民族都愛花,德國就是愛花的民族,這個民族愛花與眾不同!今天讓我們跟隨我國語言大師季羨林爺爺壹同走進20世紀的德國,繼續學習第25課,請大家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整體感悟

 課文主要寫了季羨林爺爺兩次到德國的所見、所聞、所感。德國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愛花、愛美)齊讀課文第壹段。季羨林爺爺在德國留學十年,對這個愛花的民族有著深厚的情感。

 三、精讀感悟

 1、精讀“初到德國”

 (1)德國養花與眾不同,作者第壹次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養花養在什麽地方?請看大屏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德國人養花的地點和目的的句子,讀壹讀,想壹想與我們養花有什麽不同之處。

 學生自學後交流匯報。

 (2)德國人養花養在什麽地方?(他們都是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①與我們養花有什麽不同之處?(中國養在屋子裏,他們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板書:屋裏 花的脊梁)他們這樣養花的目的是什麽?(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②真是這樣嗎?季羨林爺爺對德國人這樣養花感到吃驚!出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裏,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自由讀壹讀,讀出吃驚的語氣,指名讀)

 ③由於吃驚,季羨林爺爺就打聽女房東。出示: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妳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壹笑,說:“正是這樣!”

 (師引讀,做“莞爾壹笑“的動作,再師生合讀)

 (3)“正是這樣”女房東說的是怎樣的呢?作者在德國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什麽?(板書:街道)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走過

 任何壹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壹起,匯成了壹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指名讀,評價。

 ①妳覺得德國街道窗戶前的花怎樣?(花多,花美)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理解詞語。展示畫面。板書: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②師:聽老師朗讀,大家閉上眼睛想象:說說眼前仿佛看到了什麽?聽到了什麽?聞到了什麽?

 ③此時妳走在這樣的街道上,妳的心情會怎樣?(高興愉悅、神清氣爽)帶上我們此時的感受,再來讀這段話,相信妳會讀得更好。)

 生讀,評價。

 (4)季羨林爺爺看到德國人把花栽種在窗戶外面,在街上又看到這麽美、這麽多的花,感受頗深。他有什麽感受?出示:每壹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壹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①自由讀壹讀,妳明白了什麽?“頗”是什麽意思? “耐人尋味”什麽意思?是什麽境界耐人尋味?(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③聯系上文同桌相互說說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原來在奇麗的景色背後,竟隱藏著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齊讀。

 ⑤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我們身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

 過渡: 季老第壹次到德國感受到了德國街道奇麗的景色,感悟了德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第二次到德國又有什麽見聞和感受?

 2、研讀“再到德國”

 1)齊讀最後壹段。

 2)作者第二次到德國最深的印象是什麽?出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美麗並沒有改變”“美麗”指什麽?(鮮花是美麗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麗的)什麽發生了變化?(城市面貌)唯獨什麽沒變? (“花養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的習慣沒變;“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沒變;“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沒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境界沒有改變。)

 3) 指導朗讀:四五十年過去了,德國街道窗戶外花還是那樣美、那樣多,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依舊沒有改變,妳對德國充滿怎樣的情感?(崇敬、贊美、敬佩)懷著這樣的情感齊讀。註意讀的時候,在“美麗”後稍有停頓,“沒有改變”要拉長讀重。

 4)季羨林爺爺把這當做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發出由衷的感嘆——出示句子,齊讀:多麽奇麗的景色!多麽奇特的民族!(板書:奇麗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多麽與眾不同的民族,多麽了不起的民族呀!讓我們大聲齊讀,讀出對德國的敬佩,註意把奇麗、奇特拉長讀重。

 5)季羨林漫步異鄉,置身於花的海洋,他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觸景生情,感嘆之余,內心湧起了另壹種情思。出示: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壹個花的夢,作了壹個思鄉的夢。”

 ①在夢中,作者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仿佛看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德國街道窗戶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想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②作者人雖在德國,卻心系祖國,看到德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震撼了,他對祖國寄予由衷的希望,作者的希望是什麽?

 三、回顧總結

 壹會功夫,我們就把季老的文章讀完了,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多麽奇麗的景色,多麽奇特的民族!)作者兩次到德國抓住了感受最深的東西,寫下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優美的文章,但兩次寫法不壹樣,第壹次到德國主要寫了作者所見的奇麗景色和所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再到德國主要寫了作者的所感———“變化是有的,但美麗並沒有改變”。這樣寫就是我們常說的抓住重點、詳略得當的寫法。

 所以季老才寫出了這麽美的文章。妳們想像季老那樣寫出好文章嗎?先積累壹些優美的詞句,好嗎?我們在回過頭來,把妳喜歡的語句、段落美美地讀壹讀,讀出內心的感受,嘗試背下來。抽生讀背。

 四、拓展升華

 大家積累了這麽多優美的語言,也像季老壹樣到過不少的景色優美的地方,那些地方壹定給妳留下深刻的印象。想像季老壹樣把它寫出來嗎?請看大屏。讀要求後,學生伴樂寫作。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屋裏:花的脊梁

 初到德國: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愛花

 街道: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奇麗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再到德國:美麗並沒有改變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壹笑、花團錦簇、萬紫千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同學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談話導入

 上學期,俺們學習了壹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其中那棵大樹還記得是誰嗎?對,是俺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爺爺。今天,俺們要同季爺爺壹起去德國,去看看德國的花。

 (同學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註意糾正字音:

 註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 guǎn ”,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

 暇:與“瑕”區分記憶,偏旁表義

 錦:與“綿”區分記憶。

 嫣:右部的上下結構分配要合理。

 (師可範寫。)

 4、生寫生字,師巡視。

 5、投影儀展示書寫,師生評議。

 6、結合預習情況,理解文中疑難詞語:

 房東: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對“房客”而言)。

 莞爾壹笑:形容微笑的樣子(多指女性)。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

 萬紫千紅:嫣:嬌艷。形容各種好看的花嬌艷絢麗。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初讀課題的時候,同學們會發生怎樣的疑問?

 (誰把自身的花給他人看?為什麽要給他人看?)

 2、默讀課文,自身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組內交流自身的體會。

 第二課時

 壹、談話導入

 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25課。

 同學齊讀課題。

 二、學文

 1、在初讀了課文後,說說妳對課題的理解。

 (根據同學的體會,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的順序。)

 2、生:俺明白了德國人把自身養的花給他人看。

 引導同學找到相應的語句“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談談自身的理解。

 (“花的脊梁”只是壹些枝幹和葉子,並不美觀,而花最美麗的局部──花朵自身卻不能完全欣賞到,那自身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可引導同學對這個問題討論壹下,明白把自身的花給他人看,自身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讓俺們走出房屋,來到街道欣賞美麗的花朵吧!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後說說仿佛看到了什麽。

 (教師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朗讀。)

 生:俺仿佛看到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美麗極了。

 生:俺仿佛看到在這些奇特房子的窗臺上的花連成壹串,匯成了壹條條花的彩帶。俺感到逛街成了壹種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師:談得真好,想象豐富,談出了自身的感受。請接著說……

 生:俺仿佛看到主人們正在把壹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陽臺,換上壹盆盆正在開放的鮮花。

 生:俺仿佛看到各種鮮花爭奇鬥艷,吸引來了大批的蝴蝶,圍繞著各家各戶的窗臺翩翩起舞。主人聞著花香,欣賞著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時駐足觀賞,真是“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師:是的,通過想象,大家已經充沛感受到了這奇麗的景色。讓俺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再通過俺們有感情的朗讀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示出來吧。

 (有條件可觀看德國街道的圖片,感受這奇麗的景色。)

 隨機理解“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意思。

 (配樂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全班齊讀;然後讓全班看插圖,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讀;接著謄寫本段中自身喜歡的語句。)

 4、現在,妳還會不會為妳剛才在屋內沒有看到自身種的美麗的花兒而後悔呢?

 (同學談自身的體會,明白人人都把自身美麗的花奉獻給大家,才幹欣賞到如此美麗、奇特的風景。)

 5、隨機出示:

 人人為俺,俺為人人。俺覺得這壹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⑴ 聯系課文內容談談妳的體會。

 (每個人都把自身種的花兒展示在窗外,自身也能看到多於自身的更多、更美麗的花。)

 ⑵ 同學聯系實際舉例說明。

 (如:同學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為俺,俺為人人。)

 ⑶ 再讀讀這句話,談談妳明白了什麽。

 (“俺為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身的義務。假如大家都這麽想這麽做就必定會換來“人人為俺”的`結果。雖然“人人為俺”放在前面,但實際上“俺為人人”是前提,只有“俺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才會實現“人人為俺”的美好願望。)

 6、學到這裏,妳覺得德國或德國人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

 (街道景色奇麗;德國人懂得為他人無私付出。)

 7、季羨林再次來到德國,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談談妳的理解。

 (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萬紫千紅。許多窗子連接在壹起,匯成了壹個花的海洋”。同時,也許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贊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為俺,俺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

 三、教師總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壹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並從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1~2課時

 課前準備

 1.德國風光片

 2.“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畫面。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談話導入

 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有遠遠流傳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還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同作者壹道到國外的壹些地方走壹走,看壹看。第壹站──德國(板書)

 1.播放錄像:德國風光片

 2.談談觀後感受。

 3.揭題: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總之,德國是壹個極富魅力的旅遊城市,它不僅風光無限美好,這個民族還有壹道十分奇麗的景色。(板書:奇麗)打開書本,讀壹讀,妳就明白了。

 (1)生自由讀課文。

 (2)交流,補充板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再讀課文,質疑批註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完成:

 (1)質疑。(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對不理解的內容質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妳感動,請將自己的感想批註在文中。

 三、匯報交流

 交流批註閱讀後的感想與收獲。(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

 1.詞語質疑:文中較難理解的詞語有:脊梁、莞爾壹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應接不暇。

 2.學生可能會提出的主要問題:

 (1)愛花的民族有很多,為什麽德國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壹個花的夢,做了壹個思鄉的夢。”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3)為什麽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四、以學定教,品讀課文

 1.導語:是呀!愛花的民族很多,為什麽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國人種花有何獨到之處?請快速瀏覽全文,用“──”畫出相關的答案。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時,教師可相機展示重點句: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裏,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請生個別讀。正音:“脊梁”讀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國人種花有何特別之處?(從“家家戶戶”壹詞可見德國人人愛花;而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這種做法實在令人感到驚嘆。)

 (3)理解“莞爾壹笑”的意思。

 (愛花如此真切的德國人卻將最美的鮮花給別人欣賞,這在我們看來是多麽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妳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了?──“莞爾壹笑”(輕輕壹笑)

 2.學習第三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三段中找到相關答案時,教師相機展示重點句:

 走過任何壹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壹起,匯成了壹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自由朗讀。

 (2)談談讀後的感受。(花多,花美,愛花之真切。)

 (3)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課件展示壹朵朵、壹簇簇,許許多多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花團錦簇”;課件展示五顏六色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姹紫嫣紅”。)

 (4)有感情朗讀,並背誦。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當妳來到德國,漫步在這花的海洋,妳壹定會驚奇地發現:每壹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語言:

 假如我們來到德國,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頗耐人尋味”。

 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地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德國人愛花,還有哪些地方與眾不同?

 完成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的語言:

 四五十年後,我又到了德國,我發現很多東西變了:________________,可當我走在街上,擡頭壹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終沒有變。

 (2)理解句子:“我做了壹個花的夢,做了壹個思鄉的夢。”

 四五十年後,作者漫步異鄉,置身於花的海洋,他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此時,作者心中有壹個美好的夢想,猜壹猜,是什麽?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文化,各國人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可以是,希望祖國人民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國人民也能像德國人民那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妳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舉例談談。

 (人永遠不可能壹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是與別人壹起構成這樣那樣的關系。壹個人總是經常為別人做事,為他人服務,別人也在經常為這個人做事,為這個人服務。在壹個家庭裏,爸爸工作掙錢,養活全家;媽媽為爸爸洗衣做飯;我們有時也為爸爸媽媽端茶捶背。在社會上,無論從事什麽行業,妳總是在某壹方面,為別人服務,而在許多方面,妳都在接受別人為妳服務。)

 六、書寫生字,聽寫詞語,運用詞語

 1.重點指導“脊”的筆順。上半部的筆順是先兩邊後中間。

 2.聽寫的詞語有:脊梁、莞爾壹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頗耐人尋味

 3.寫幾句話,用上上面的部分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