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學與問的故事有哪些?

學與問的故事有哪些?

不恥下問: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壹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壹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麽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壹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不把向學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形容謙虛、好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誌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壹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壹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壹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壹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壹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