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蹀躞”是什麽意思?怎麽讀?

“蹀躞”是什麽意思?怎麽讀?

釋義:蹀躞是唐代出現的壹種功能型腰帶。隋唐時期出現的壹種功能型腰帶,稱為蹀躞帶,簡稱蹀躞。

讀音:dié xiè

現代方言詞匯

山東方言中廣泛使用的詞匯之壹,是個由動詞轉化成的形容詞,略含貶義。

①濟南人說的蹀躞大體是很失敗的意思,或是形容壹個人的臉色很難看。如“真蹀躞,又把事情搞砸了”,“這人整天蹀躞著個臉”

②濰坊人(特別是昌邑壹帶)說的蹀躞是形容壹個人窮顯擺的意思,貶意。

③青島人說的蹀躞意在嘲笑庸俗的獻殷勤和諂媚行為,也是指責盲目積極性或無效勞動,如“壹次般這麽點東西,真能瞎蹀躞!”

④煙臺龍口壹帶說蹀躞有不穩重、踏實之意,“看看妳這個蹀躞(dié shī)樣,始能老實點?“

也有盲目積極性或無效勞動之意。”真能瞎蹀躞!能不能找個箱子盛著,壹次拿這麽點兒。“

“蹀躞”是先秦漢語在現代語中的活化石,在鮮活的民間方言中得以流傳發展,遺憾的是它被現代書面語給忽視了。

擴展資料

男子樣式

所謂“紳”,就是指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論語˙衛靈公》記:“子張書諸紳。”宋邢昺註:“以帶束腰,垂其余以為飾,謂之紳。”因為紳是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來記事。

當然,這是應急的做法。在壹般情況下,官吏記事,是用壹種手版,名“笏”,不用時就將它插在腰間,後來幹脆就把垂紳插笏的仕宦稱之為搢紳。搢就是插的意思。

《晉書·輿服誌》:“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以後還引申出鄉紳、紳士等名詞,專指那些具有壹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說他們具備了搢紳的資格。

女子樣式

至於婦女,雖然用不著搢笏,但腰帶系結以後,也有壹部分垂下,這種下垂部分的名稱,在叫法上與男帶有些不同。明楊慎《丹鉛續錄》記:“古者婦人長帶,結者名曰綢繆。垂者名曰襳縭。結而可解曰紐;結而不可解曰締。”

凡是打成環狀的活結,古時稱“紐”,而扣緊的死結則稱為“締”。《說文·系部》:“締,結可解也。”又“紐,系也。壹曰結而可解。”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蹀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