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柳敬亭者是誰 柳敬亭者乃揚之泰州人

柳敬亭者是誰 柳敬亭者乃揚之泰州人

柳敬亭者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號逢春,據考證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場,即現在的余西古鎮,生於1587年,死於1670年,享年83歲。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評話藝術家,他的評書風格很為後人稱道,爭相效仿。下面跟著我壹起了解壹下他的壹生。

柳敬亭畫像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在南宋建炎年時,金人南下入侵,曹氏壹脈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間,族人各自西東,曹氏為避亂,落戶通州余西場。以後多年壹直在通州余西場討生活,祖父、父親在余西鎮上經商供壹家人吃穿用度,叔父則在泰州和余西間來往經商,壹大家子都以經商為主。後來遵循祖父的遺命,隨父遷居泰州幫助叔父經商,並說書成名,所以後人皆以為他是泰州人,其實不然。

柳敬亭年少時頗為調皮,與無賴無異,15歲時犯下殺頭的罪過,因泰州府尹為期開脫才免去死刑,壹直流落在外。逃亡過程中聽藝人說書覺得很是有趣,自己也在集市上根據壹些街談巷說的言論說起了書,卻沒想到很受市民歡迎。在萬歷三十七年時,他渡江南下,在壹顆柳樹下歇息時,想到自己還是逃犯,說書又太容易暴露姓名,不禁淚濕眼眶,當即決定以後變姓柳,改名為逢春,號敬亭,因他的臉上麻子很多,世人也叫他柳麻子,從此歷史上便多了壹位鼎鼎大名的評論藝術家柳敬亭。

柳敬亭者 揚之泰州人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號逢春,生於1587年,死於1670年,享年83歲。據考證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場,即現在的余西古鎮,很多人卻認為他是泰州人,那麽他到底是哪裏的人呢?

柳敬亭畫像

據壹本曹邦慶撰寫的書中記載:柳敬亭,本名曹永昌,號敬亭。他的祖先是壹位開國元勛,還被封為武惠王,世世代代定居在河北的真定府錄壽縣。南宋時期,金人南下入侵,族人們各自奔走,到處避難,曹氏最終逃到余西場,並定居下來。由此曹家便在余西場落戶安家,祖父、父親在余西鎮上經商。因此柳敬亭確確實實是通州人,說他是泰州人又從何說起呢?

說柳敬亭是泰州人有三大原因,壹是因為他幼時即遵從祖父的遺命隨父親遷居泰州幫助他叔父打理家業。二是因他年少猖狂,犯下死罪,逃難之時又要於市井之中說書度日,想想當年的柳敬亭,壹個在逃的罪犯,只能變名異姓,流落他鄉,怎麽能把自己的真實姓名、老家昭告天下,那不是自尋死路嘛!還有壹個原因卻是受與文人吳偉業的“誤導”影響,吳偉業在壹本書中對柳氏的籍貫是這樣說的:”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蓋姓曹。”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黃宗羲的壹篇文章中也說柳敬亭是泰州人,這種說法更加深了“誤導”,在當時乃至以後都造成壹定的影響。因此後人多以為柳敬亭是揚之泰州人,卻不想壹直是錯誤的。

柳敬亭傳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號逢春,據考證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場,即現在的余西古鎮,生於1587年,死於1670年,享年83歲。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評話藝術家,他的評書風格很為後人稱道,爭相效仿。著名學者黃宗羲為其立傳,聽我壹壹道來。

柳敬亭畫像

那個時期的五大家之壹黃宗羲為柳敬亭著傳,稱贊其說書技藝。在傳記裏黃宗羲寫了柳敬亭的壹生,包括他的早年生活、藝術造詣、晚年境遇等。柳敬亭本姓曹,十五歲時因蠻橫兇悍,犯下了死罪,後流落他鄉,改姓柳,在市井裏說書為生。後來他渡江南下,遇到對他說書生涯大有助益的老師莫後光,對他進行說書上的指導,使得柳敬亭在說書上跟上壹層樓,甚至到晚年說書造詣高於莫後光。

得到指導後,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說書,壹時間名聲顯揚於達官貴人之中。到處都能看到他說書的身影,聽到他說書的慷慨激昂。有時在盛大 *** 的豪華大廳裏,有時在悠哉的庭院裏,人們爭著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壹個說他演得不好的,都從心理佩服他的技藝。

技藝超群的說書人千千萬,柳敬亭本不是最好的,黃宗羲為其列傳,旨在告訴後來的學者,為認物寫傳記應實事求是,不宜隨意拔高人物,言過其實。但這篇傳記卻是記載柳敬亭。

柳敬亭公園

位於泰州市的柳敬亭公園坐落於泰州市海陵區的柳敬亭故居地。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評說藝術家,這座公園,從1985年初開始籌備建造,占地***50畝,其中水田大約占15畝。跟著我,帶妳感受它的美好。

柳敬亭公園圖片

這座公園在城河的南岸,周圍有許多垂柳蘆花,到了季節,柳絮紛飛,蘆花漫天,好不美麗。公園裏樹木成林,是散步納涼的好去處,試想夏日的午後,依靠著在成蔭的大樹下,耳邊沙沙樹聲,伴隨著蟬鳴,於紛繁吵雜的城市中壹片不被打擾的聖地,怎不喜歡。由內到外環繞的柳樹,到柳絮盛開的季節,微風吹過,只當是大雪紛飛不自知。越往公園深處走,越覺靜謐,什麽時候疲了、乏了,想要休息壹下、放縱壹下,這座公園絕對是獨壹無二的好去處。

餓了來壹籠皮薄餡多、口味鮮美的蟹黃湯包,美食美景夫復何求啊!累了,曾多次接待外來遊客的泰州賓館,受到壹致好評。幹凈整潔、舒適典雅,更有各類中西餐廳20多個,蟹黃湯包不夠,那麽這裏有妳想不到的美食盛宴。晚上飯後,就著月光,走在林蔭小道上,放眼望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不過如此。等到走時,再帶上兩袋當地有名的小吃雙魚牌豬肉脯,便於攜帶和貯存,片薄,味道香而口味鮮美,遠銷全國各地甚至東南亞壹些地區,無論是送人還是自己吃,都是不二之選。

柳敬亭 道箴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號逢春,據考證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場,即現在的余西古鎮,生於1587年,死於1670年,享年83歲。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評話藝術家,他的評書風格很為後人稱道,爭相效仿。《道箴》被收錄在壹本抄本中,用於評話藝術的研究。

柳敬亭畫像

在這本書中,描繪了柳敬亭的神態“不卑不亢”,很符合柳敬亭本人的形象。柳敬亭說書遍及大江南北,很多達官貴人不吝金錢只為請他說書,所以面對這些顯貴早已習慣,甚至還在軍隊中做起了幕僚,留下世人流傳的“長刀遮客”的故事,只有見過這些大場面,才能把“不卑不亢”發揮到極致,贏得聲譽;柳敬亭經歷了明末清初的改朝換代,在明末他最盛的時候,幫助弱小,辭不就官;在清初最落魄的時候,面對新朝新物,他沒有攀附奉承,雖然日子清貧,但仍是以說書遊走天下,保持氣節,這份“不卑不亢”有幾人能做到。

在這本書中,還有柳敬亭關於評彈藝術方面的表演技巧、作品內容、從藝品德等的論述,語句鞭辟入裏,通俗易懂,引人深思,只有真正對評書熱愛並投身進去的人,才能寫出這樣振聾發聵的文字,柳敬亭就是這樣的人之壹。《道箴》是柳敬亭唯壹留下的能給後人以警示作用的作品,在評話史上的意義是不可小覷的,應當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