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傅涯與陳賡日久生情,結婚3年後,壹小夥找上門:我是陳賡的兒子

傅涯與陳賡日久生情,結婚3年後,壹小夥找上門:我是陳賡的兒子

1946年冬,傅涯正值休息日,抱著剛滿壹歲的兒子在院裏曬太陽。她坐在半舊的板凳上,身後是簡樸得有些過分的小屋子,那正是她和丈夫陳賡的家。

陳賡雖然在軍區戰功赫赫,但思想覺悟很高,家裏用的、吃的都要求和群眾壹樣,把中央分配給他家的許多東西都贈予貧苦家庭,他曾說:“沒道理老百姓在後面吃苦,我們將士反而在前頭享福。”

傅涯看到這個家就想起丈夫陳賡的音容笑貌,距離他們結婚已經過了3年,夫妻倆的感情還仿佛停留在熱戀期,閑暇時相聚總有說不完的話。現在時局不定,不知下次何時能再見面。

傅涯想著想著就入了迷,連家門口出現了三個陌生人都沒發現,還是懷裏的兒子看到外人,好奇叫喊了兩聲,她才回過神來。

看著突然造訪的陌生人,傅涯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來人中年紀最大的男人穿著軍服,看著這身軍服,傅涯放松下來,主動詢問他們:“這位同誌,妳請問妳們是……”

傅涯話還沒說完,同誌身後的小夥子突然沖上前,身旁的年輕女人想拉他來著,沒有拉住,小夥神情激動地看向傅涯,問道:“傅涯阿姨,我爸爸在家嗎?”

聽見他的話,傅涯疑惑不解,反問他:“妳爸爸是誰啊?怎麽會在我家,妳該不會是找錯地方了吧?”年輕女人掐了小夥子壹把,說:“哪有妳這樣什麽都不說就直接問話的?”他這才反應過來忘了做自我介紹,立即對傅涯說:“ 阿姨妳好!我是陳賡的兒子!

傅涯與陳賡結婚才3年,唯壹的兒子就是陳知建,這年紀不小的兒子是打哪來的?他姓甚名誰,又為何會出現在這裏?這小夥真是陳賡大將的兒子嗎?

要將這些問題理清,就不得不提起陳賡大將兩段富有革命傳奇色彩的婚姻。

陳賡出生於1903年,湖南湘鄉人。當時雖打倒了封建王朝,但傳統 社會 中的壹些陋習卻還存在著。陳賡自小學習先進文化,對這些傳統規矩十分反感,為了反抗家裏的包辦婚姻,年紀輕輕就離家出走,加入湘軍,做了二等兵。

由於陳賡思想覺悟很高,於1922年批準了他的入黨申請書。考慮到陳賡從小讀書,是個文化人,組織便安排他前往上海,做革命宣傳工作,他就這樣離開了家鄉。

陳賡在上海工人平民夜校講課時,遇見了第壹任妻子王根英。王根英當時只是紗廠的壹名普通女工,自知文化水平低,便約了女同事壹起去夜校學習,對經常給她們講課的老師陳賡,她留有些印象。但王根英不知道的是,陳賡也對她這個女學生很是留心。

王根英雖然家裏貧困沒讀過書,但思想覺悟很高,堅持工人階級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白天工作已經很辛苦,晚上學習依舊非常認真,有時候為了討論壹些難題,還能和陳賡吵起來。

在當時壹眾溫婉靦腆的女子中,這樣的個性十分獨特,王根英的與眾不同吸引了陳賡的目光。在壹次爭論中,王根英氣得滿臉通紅卻不認輸,陳賡覺得這樣的她很可愛,便情不自禁寫下了人生中第壹封情書。

情書只有短短“我愛妳”三個字,王根英看到卻再次滿臉通紅,不過這次是羞的。她感覺自己的臉很燙,不敢擡頭面對陳賡的目光,心想:怎麽還有這樣不知羞的老師!

王根英不知該如何處理這封情書,便壹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紙張貼在教室墻上。第二天,來學校的學生看見後紛紛圍觀大笑,陳賡自然也發現了,但他臉皮厚,見自己情書的下場也不退卻,立刻就著手寫了第二封。

王根英見這人糾纏不休,也是按照老方法處理,啪的壹聲貼在墻上,引得周圍人又是壹陣哄笑。與陳賡壹起來上海的幾個同誌都在嘲笑他,說:“妳這樣能追到人家女孩子才有鬼!”

陳賡此時還是很自信,不覺得方法有問題,他相信王根英壹定會被自己的誠心打動,當天晚上又寫了壹封情書過去。王根英收到後哭笑不得,下學後和陳賡約好明天在黃浦江邊見面。

第二天天氣很好,江畔景色美麗,黃昏時夕陽映照著整片江水都是晚霞的橙紅。在這樣美妙的氛圍中,王根英說出了心中的疑惑:“陳老師,我這人又窮又普通,妳怎麽會看上我呢?”

陳賡揚起大大的笑容,說:“王根英同學,妳可不要妄自菲薄哦!蔡和森的夫人可是跟我說了,妳不止人品好,學習也刻苦,思想覺悟高,唯壹的缺點就是文化底子不好,她還讓我幫忙培養、照顧妳。”

王根英沒好氣道:“那妳就是這樣培養我、照顧我?”她拿出陳賡給自己寫的三封情書,不可思議地看著他。陳賡見她好好保留著情書,就知道王根英其實對他也有想法,當即開心道:“這只是第壹步。”“還有第二步?”王根英有些頭疼,接著又問:“第二步妳又想幹些什麽?”

陳賡脫口而出:“當然是工農結合啊!”陳賡壹直主張基層農民的力量,而王根英是個工人,他話裏的工農結合很明顯就是在說,想要和王根英在壹起成為夫妻。

王根英被他直接而快速的進展給嚇蒙了,害羞得連脖子都紅了,她還沒做好這麽快戀愛的準備。於是想出了壹招,急忙說:“如果妳真的想要和我在壹起,那就等我壹段時間,等我學好文化之後再說。”陳賡楞了壹下,追問道:“學好文化再說,那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啊?”

王根英被他打趣得待不下去了,趕緊逃走。這時,他們都認為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有陳賡親自教書,學好文化也用不了多久。

可革命時期壹切不由人,時局風雲變幻,面對中央的安排他們各自去往屬於彼此的舞臺。陳賡在組織的建議下考入黃埔軍校,壹路跟隨周恩來征戰,後來有名的“黃埔三傑”其中就有他的位置。後來蔣介石背叛革命,開始針對中***組織 ,陳賡便轉入地下工作。

王根英壹直留在上海,從學校畢業後就入了黨,在當地女工中領導工作,很受歡迎。在1926年10月到1927年間,王根英先後指揮了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她的組織能力和奉獻精神受到了周恩來的鼓舞,在周恩來的推薦下,王根英擔任了婦女執行部長。

同年4月,“四壹二”事件爆發,蔣介石派人大力抓捕***產黨員,上海革命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王根英不得不轉入地下。

為了反抗國民黨的迫害,堅持革命道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組織決定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王根英作為上海代表受邀參加大會,來到武漢後才發現原來陳賡也在這裏。

再壹次見面時隔多年,兩人重逢都非常感懷。陳賡看到王根英參加大會時非常高興。事前會議時,憋不住張口問她:“王根英同誌,妳現在都做代表了,文化肯定是學好了吧,說真的,我們找個時間結婚吧!”

王根英就知道他管不住自己這張嘴,嘆氣道:“現在時局不穩,結婚生子麻煩就多了,那還怎麽搞革命?”陳賡不服氣,大聲道:“那搞革命的都是光棍嗎?有孩子的壹大把呢!”王根英連忙捂住他的嘴,瞪著他警告:“妳小點聲!大家都在這聽著呢!多讓人笑話!”

陳賡這天回去後的確是讓人笑話了,參會的代表不少是他的戰友,回去後就把這事傳了出去,整個軍營的將士們都在笑他。不過不是笑話陳賡大庭廣眾之下求婚,而是笑他根本不會追求女孩子,活該被拒絕。

陳賡早年壹直跟著周恩來打拼,他這事壹出來,周恩來少不了操心,他和妻子鄧穎超商量要不就幫這小子說說情,不然按陳賡的進展,怕是革命結束都娶不到心上人。

王根英本來就喜歡陳賡,只是擔心影響工作,壹直沒有下定決心,現在有周恩來夫婦說情,她便順水推舟同意了。大會第二天,陳賡和王根英就搬到了壹間宿舍,兩人就此結婚。

婚後,兩人依舊堅持革命工作,互相不幹擾對方的安排。雖然總是聚少離多,但他們卻很珍惜每壹次重逢的機會。

1929年,王根英生了壹個男孩,取名陳知非,她覺得自己和丈夫經常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便把妹妹王璇梅接過來住。王璇梅此時年紀也小,才六七歲左右,每天就負責和小外甥玩耍,警惕家裏有沒有陌生人來訪。

1931年某天,負責與陳賡工作接洽的同誌叛變,組織考慮到其安全問題,把他調往天津工作。沒幾個月,陳賡又去了鄂豫皖蘇區參加反圍剿戰鬥,直到意外負傷,腿部中槍,他才被送回上海休息。

難得有休息時間,陳賡用心陪伴兒子陳知非,想要彌補之前的缺失,也明白自己能夠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多了。等到陳賡傷勢好了後,決定前往南方與組織會合,但消息不慎走漏,他被埋伏多時的國民黨特務抓捕入獄,組織想盡壹切辦法將他救出。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這邊陳賡剛出獄,那邊王根英又被抓了進去。萬幸王璇梅機靈,看見勢頭不對,立即帶著外甥躲回老家避難,讓前來抓捕漏網之魚的國民黨士兵撲空。

而王根英直到國***第二次合作才被釋放,備受折磨的她並沒有因此放棄革命理想,奔赴在抗日戰場後方。可天不遂人願,在1939年壹次抗日行動中,這位英雄還是合上了雙眼,那壹年她才33歲。

那天,陳賡正在後方指導士兵訓練,通訊員突然傳來壹份電報,他瞪大眼睛似是不相信看到的內容:王根英同誌為掩護戰友撤離光榮犧牲!

明明才經過激烈的訓練,陳賡卻感覺身體像冬日的冰雪壹樣寒冷,他站在河邊待了很久,直到眼淚流盡,才回去在日記中記下:這是我壹生中最慘痛的壹天!根英永遠無法回來了!

王根英犧牲後,陳賡便把所有心思放在革命事業上,偶爾閑下來就拜托戰友幫忙打聽兒子的消息,他沒有再談感情的想法,即使有女同誌追求也是拒絕。

抗大總校文工團來到山西表演,團長王智濤見陳賡孤家寡人,工作時精神狀態還好,但私底下交流卻越來越頹喪。王智濤想著找個人開導他,便叫來幾個劇社的姑娘過來商量。

剛好那天陳賡路過王智濤的住所,幾個姑娘早就聽說過陳賡許多傳奇事跡,便拉著他要聽軍隊打仗的經歷。陳賡摸了摸自己腿上的疤痕,直言不諱:“這有什麽好講的,當初在會昌中槍時,我差點就拔槍自殺了。”

姑娘們被他說得壹楞,陳賡這話要傳出去那可是會出問題的,誰知道他膽子這麽大,心裏便對他更加敬佩了。等她們離開,王智濤暗示地問:“陳首長,這幾個姑娘精神頭都不錯吧!”

陳賡根本沒往別的地方想,隨口答道:“嗯,是不錯。”王智濤以為他有喜歡的人,又問:“哪個最不錯?”陳賡說:“中間那個吧,眼睛炯炯有神。”

中間那姑娘正是傅涯,陳賡的第二任妻子。當時兩人都壹心革命,壹個是沒把感情放在心上,壹個是不敢再談感情。傅涯聽從王智濤的囑咐,多照顧照顧陳賡的生活,不過那時她只是把陳賡當做首長看待。

直到1943年,陳賡與傅涯再次相遇。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傅涯臉上多了壹分堅毅,她見到首長後笑著打招呼,問他最近過得如何,習慣性像之前壹樣照顧他。

陳賡這時已經知道是王智濤有意撮合,看見傅涯這樣對他,反而不好意思起來。傅涯見房間裏的臟衣服,打算拿出去洗了,陳賡攔住不讓,傅涯便去搶,兩人爭奪間身體靠得很近。

此時正好有同誌路過,看見了便以為兩人在談朋友,也沒避諱就說出去了。傅涯回去後就被姐妹們打趣:“妳和首長戀愛了怎麽也不告訴我們呀?”聽見這話,傅涯整個人都懵了,問道:“我和首長什麽時候談戀愛了,我怎麽不知道?”

姐妹把謠言告訴她,傅涯才知道是被誤會了。可她壹個小兵這點謠言倒沒什麽,首長要是被誤會可是大麻煩啊!想到這,她連忙跑出去找陳賡。

可傅涯晚了壹步,陳賡被鄧小平叫去談話了。正如她所想首長的名聲可是大事,鄧小平壹定要問個清楚,心想要是陳賡找對象那可要認真對待人家姑娘,不是的話也要盡快澄清。

陳賡急急忙忙被叫走,不知道有流言傳出,還以為軍區有急事,沒想到壹進門,鄧小平卻問起了他的私事,陳賡疑惑道:“司令妳問這個幹嘛?”

鄧小平見他壹臉無辜,沒給他好臉色看,說:“妳說我問這個幹嘛?人家姑娘的名聲都要給妳毀了,妳還不趕緊表個態!”陳賡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之前他和傅涯的爭執被人誤會了。他壹面覺得自己被冤枉,壹面又心跳加快,想知道傅涯的反應。

鄧小平看見他的模樣,便知道這小子總算找到可以陪伴的姑娘了,假裝正經地說:“要是妳對人家姑娘沒想法,我就做主給她澄清這件事了。”陳賡趕緊反對,支支吾吾道:“也沒必要現在澄清,先問問傅涯的想法嘛!”

當天晚上,陳賡便找到傅涯表明了心意,並詢問她的想法。傅涯是個規規矩矩的人,對丈夫的要求只有誌趣相投,信仰壹致,能為革命做貢獻,兩人互相扶持著過日子就好。

陳賡這人讀過書上過軍校,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在白區工作過依舊選擇***產黨,不為金錢權勢誘惑;曾經被捕入獄過,堅決不供出組織信息,信仰堅定;經常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革命事業不怕犧牲。這樣的男人不正是她喜歡的嗎?

傅涯堅定地點頭,答應與陳賡在壹起,唯壹的要求是:陳賡不能幹涉她的工作。陳賡自然滿口答應,兩人抱在壹起,很快就決定結婚了。

為了照顧這對新人的婚禮,劉伯承和鄧小平還在司令部的院子裏騰出壹間屋子,作為陳賡和傅涯的新房,二人在戰友們的祝福下結為夫妻。

陳賡從來沒有忘記過他與王根英的兒子。自從被捕出獄後,就壹直托人打聽王璇梅和兒子陳知非的消息,但那時上海被國民黨把控,同誌的行動受到限制,壹直沒帶回有用的消息。

陳賡與傅涯結婚前,詳細說明了自己過去的經歷,並把尋找失蹤兒子的事也告訴她。傅涯聽到王根英犧牲的情景,眼眶紅了,為這樣壹位巾幗英雄犧牲而感到惋惜,對於陳賡尋找長子的事情十分支持,並發動自己的關系網,也幫著他壹起尋找。

正是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讓陳知非舅舅的同事有所聽聞,把消息傳遞給組織,地下黨同誌才得以聯系上王家。找到王家時,王璇梅已經二十四歲,陳知非也快要成年了。

聽到陳賡壹直沒有放棄尋找他們,兩人都很感動。尤其是陳知非,距離他離開父母身邊過了十多年,他對父母的印象已經變得模糊,現在迫不及待想見到他們。

歸家的路上,同誌告訴他們陳賡這些年的經歷,至於王根英犧牲的消息他不知如何提起。倒是王璇梅發現了不對勁,問道:“同誌,妳壹直在說我姐夫的事,那我姐姐呢?”同誌艱難地回答:“王根英同誌已經光榮犧牲了。”

陳知非和王璇梅沒想到親人已經離世,在車上嚎啕大哭,直到下車後才平靜了些。他們再問陳賡現在的情況時,得知傅涯的存在也沒有排斥,因為同誌說傅涯壹直在幫助陳賡尋找他們,也是個和王根英壹樣善良的革命工作者。

因此第壹次見面時,陳知非雖然激動,但對於傅涯卻是很尊敬的。傅涯知道眼前這個小夥就是陳賡壹直尋找的長子,立馬給陳賡送信,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這天忙完工作,陳賡就飛奔到家,見到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他心裏既自豪又愧疚。陳知非也是滿心的孺慕之情卻說不出口,兩人只能緊緊相擁,用擁抱傳達彼此的感情。

陳知非回到家後,陳賡很關心他,從生活到學習,再到未來的前途,陳賡都會和他討論,在尊重長子的想法基礎上提出可行建議。

建國後,國家需要大批建設人才,陳知非便去讀範文瀾先生辦的“北方大學”,經過多年刻苦學習,畢業後進入國防部五院研究導彈。從零到有,獻出了自己的壹生,為國家的軍事力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陳賡將軍壹家人,上壹代為革命事業拼搏,終於迎來新中國成立,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下壹代為科研事業奮鬥,得到國際 社會 的認可。

如今人民和平安康的生活,無論如何也離不開這兩代人的默默奉獻,他們雖早已離開人世,但這種高尚的精神值得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