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壹句是:向陽花木易為春;出自《斷句》是古代壹首詩,作者是宋代的作者蘇麟,因只寫了兩句而得名。
原文: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譯文: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現代解釋: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擴展資料作者介紹
蘇麟(969~1052前後),宋杭州屬縣巡檢。見[宋]俞文豹《清夜錄》[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近水樓臺: 此故事出自宋俞文豹編撰的《清夜錄》。
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範仲淹,對部下很寬厚,常舉薦隨員做官。據說,他在浙江做官時,部下都經他舉薦當了官。只有壹位叫蘇麟的人,因外出辦事不在跟前,未被範仲淹舉薦。
典故
蘇麟僅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兩句傳世。這兩句詩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相傳範仲淹任杭州知府時,城中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提拔,受到過他的關心幫助,對他都很崇敬。惟有蘇麟,因為在外縣擔任“巡檢”,不在杭州城裏,所以沒有得到什麽照顧。
有壹次,蘇麟因事到杭州來見範仲淹,順便獻詩壹首,其中有兩句道: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範仲淹看了,心中會意,便征詢他的意見和希望,滿足了他的要求。
後來,人們就把“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話,作為人事關系接近因而易於獲得方便的意思,或簡作“近水樓臺”四字。至於蘇麟當時寫的全詩,似乎並沒有留傳下來。在流傳中“易為春”也常常寫作“早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