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賞析如下:
1、民族化。《背影》的語言非常忠實樸素,又非常典雅文質。這種高度民族化的語言,和《背影》所表現的民族的精神氣質,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結構,恰成和諧的統壹。沒有《背影》語言的明麗典雅、古樸質實,就沒有《背影》的壹切風采。
2、簡潔。本文通體幹凈,沒有多余的字眼,即使壹個“的”字、壹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除了夾入了壹些文言詞語以外,沒有華美的辭藻,生僻的詞語,都是質樸自然的家常話,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提煉得非常簡潔。
3、樸實。《背影》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通篇寫父親多麽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麽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壹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壹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麽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如送行那壹段:“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壹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裏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後來終於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壹詞,說明父親囑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註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為兒子上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4、感人。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壹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裏行間滲透著壹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麽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想,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夾雜。文中出現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礎,當時的語體文中常有夾入文言詞句的情況,這是壹方面:另壹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詞句,可能也與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有關,例如不說“失業”或“丟了差使”,而說“賦閑”,似乎“賦閑”不象“失業”那樣刺耳和使人難堪,有失體面;最後壹節既因父親來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見真實,也因所表達的盡是家庭和父親的困境和滄涼的心情與復雜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許多文言詞句,這也籠上了壹層時代賦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特殊語言色彩。在寫法上,《背影》的主要特點是白描,作者寫父親的背影,描寫那買桔子時過鐵道的場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所謂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設喻,不加形容和修飾,用質樸的文字,把當時的情景如實地記寫出來,給讀者以身臨目擊之感。換句話說,白描是用敘述的方法進行描寫,達到再現實景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