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陣”村位於山東省陽谷縣城東北6公裏處。是壹對奇特的小村。南村叫大迷魂陣,北村叫小迷魂陣。大迷魂陣村小,而小迷魂陣村大。遊人進村後,沿著村內狹窄的街道行進,會覺得方向隨時在變,不辨東西南北,以致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發生錯覺,如果沒有導遊,要走出村子,非常困難。
小迷魂陣村是壹個分成東西兩部分的村莊。東半部分稱前迷魂陣,西半部分稱後迷魂陣。當人們進入前迷魂陣時,會感到後迷魂陣在北方;進入後迷魂陣時,又會感到前迷魂陣也在北方。人們在村子裏沿街道前行,卻難以把握前進的方向,走了大半天,卻又回到了老地方。在這裏以太陽推算時間,也會產生幾個小時的誤差,在前迷魂陣,妳會把上午10點的太陽當成正午12點;在後迷魂陣,則又會把正午12點當成下午4點。
“迷魂陣”村之所以使人“迷魂”,主要是村子裏十分怪異的建築格局造成的。村莊的布局不是平面展開的,而是呈新月形,兩條主要街道,按孤形由東北而西南,斜斜曲曲,無固定的方向。無直胡同,街巷交叉多呈“丁”字形,平行者首尾不齊,而房屋則按街走向建築,由於變化不明顯,所以把定向各異的房屋統統當成北屋,故產生錯覺,不僅如此,村外道路,田壟分布也非正南正北,正東正西,而是呈磨齒形,參差交錯,不易識辨。當地有壹則民謠說:“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
據傳,戰國時期齊、魏兩國交戰,齊國軍師孫臏曾在此設迷魂陣大敗魏國軍師龐涓,村子也因此而得名。這僅僅是民間說法。若依此說,為何史籍並無記載?史籍所載齊、魏著名戰役,壹為周顯王十六年(公元朝353年)的桂陵之戰,齊國圍魏救趙,大破魏軍,擒龐涓;壹為周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24年)的馬陵之戰,齊國攻魏救韓,全殲魏軍10萬,迫使龐涓自殺。其時孫臏為齊國軍師,此二次戰役均發生在今河南境內。而山東陽谷縣壹帶並無戰役記載。因此便有壹些難解之謎:它究竟建於何時?由何人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