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哪個朝代的銅鏡價值高?其制作工藝水準如何?

哪個朝代的銅鏡價值高?其制作工藝水準如何?

鏡子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壹類工具,畢竟人們日常要打扮自己,整理壹下儀容儀表,鏡子就正好能幫助人們完成這些事情。古人也是壹樣的,人們很早就已經開始重視鏡子,不同的是,鏡子在當時的應用相對有限,我們現在使用的鏡子,大部分都是玻璃鏡,可玻璃在中國真正開始大範圍應用的時間非常短,雖然我國很早就已經有了壹些玻璃制品,卻始終沒有辦法在國內傳播開來,在沒有玻璃鏡的情況下,人們更多是采用銅鏡。

銅鏡在中國古代有著獨特的寓意,比如著名的?破鏡重圓?這個典故就與銅鏡有關。早期,中原文明發展起來之後,社會的生產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當時就已經出現了銅鏡,不過那個時候的銅鏡是指青銅鏡,商周時期青銅器在國內盛行,壹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都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器具,銅鏡也主要都是由它們打造而成。隨著鐵器這些金屬器具的出現,人們的生活器具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銅鏡開始流行,而從漢代之後,銅鏡就已經徹底流入到民間,不再是早期王公貴族們專有的物品。

此後銅鏡壹直是古代鏡子的代表產物,直到乾隆朝之後,隨著玻璃制品開始興起,銅鏡就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今天,人們已經不再使用銅鏡,更多是采用采光更好的玻璃鏡。不過在歷朝歷代的墓葬,還有很多名家的收藏品中,都能見到銅鏡的影子,因此古代有不少的知名銅鏡是能流傳下來,這為人們研究古代的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那麽對於研究學者們來說,哪個時期的銅鏡才是最有價值的呢?我認為漢代銅鏡應該是最具備研究價值的。

哪個朝代的銅鏡價值高?

首先秦漢時期是銅鏡制造的壹個重要節點,當時社會生產力非常發達,人們不僅沿用了先秦時期銅鏡的壹些制作手法,還開創了很多新的方法,這對銅鏡的發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當然,漢代銅鏡價值最高,主要的因素是這個時期的銅鏡出土的數量最多,雖然漢朝距離我們現在非常遙遠,但能保留這麽多的銅鏡,真的是非常不容易,這也能體現出漢代銅鏡制造業有多麽發達。在漢代銅鏡的地位也發生了改變,從最初貴族用品,開始流入到民間,更多的人都可以使用銅鏡。

其實要論制造技術,漢代銅鏡與隋唐時期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的,畢竟社會是不斷發展,隋唐時期的文化達到巔峰,銅鏡的制造也非常先進,增加了銅、錫這些金屬。

西漢銅鏡如何?

不過我認為,漢代銅鏡之所以會這麽獨特,是由於它的身份有些不同,早期的銅鏡是被當做禮器來使用的,除了照鏡子外,為了凸顯銅鏡的特點,人們就會不斷給它增加壹些紋飾,甚至在鏡身上還會增加壹些銘文。當時銅鏡的特點是圓形、薄體、平邊、圓鈕,裝飾程式化。不過銅鏡還沒有徹底成為民眾的生活器具,仍然保持著高貴的身份,因此漢代銅鏡研究價值是非常高的,做工也是十分精美。

銅鏡的制造從唐末開始,就已經處在了下坡階段,到了宋明時期的銅鏡制造,更多是在樣式上來模仿漢銅鏡,可見漢銅鏡在銅鏡歷史上有著多麽高的地位。由於漢代人們都非常喜歡富葬,因此大部分的漢代墓葬陪葬品非常豐富,銅鏡也是主要的壹類陪葬品,結果在馬王堆這些墓葬中,都能找到大量的漢代銅鏡。

除了在做工上有不少的特點外,漢代銅鏡上面的紋飾與銘文研究價值非常高,在紋飾上往往會增加壹些神獸,或者是其他的吉祥圖案,至於銘文,往往會標記壹些重要的事件,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當時的研究資料。況且根據這些漢代銅鏡,我們也可以更好了解先秦,秦漢時期的壹些歷史文化,這兩個時期距離我們都太過久遠。

況且當時官方史書還沒有出現,很多的文獻資料記載過於誇張,因此可靠的文字證據是非常有限的,那麽漢代大量的銅鏡出土,上面就提供了不少的重要信息,對於我們了解當時歷史有很大的幫助。不過要論收藏價值,漢鏡是不如唐鏡,在如今的收藏界,漢鏡是非常普遍的,根據調查顯示,古鏡收藏中有八成多都是漢鏡,畢竟這種鏡子出土的數量非常多,人們自然就能買更多的鏡子。

制作工藝水準如何?

唐鏡的制作水準非常高,而且鏡子的題材這些也更豐富壹些,再加上自己出土的數量非常少,在收藏家的眼裏,它們的收藏價值自然是要比大眾化的漢鏡強。像這種古鏡,它本身就是人們生活中使用或者鑒賞的東西,不見得是要看它歷史價值,因此收藏界對古鏡價值的要求主要是在做工上,做工越好的銅鏡當然就越值錢。

不過收藏價值只是古鏡價值裏面的壹部分,不能把它用作衡量整體價值的標準。這些古鏡在不同的時期,樣式與做工自然都是不壹樣的,像漢唐這樣文化發達的王朝,它們當時的工藝品價值就會很高壹些,況且後來的人們對於漢唐都是非常向往的,考慮到這兩個朝代的知名度,也會給當時出土的文物帶來壹定的加成。漢銅鏡雖然處在了更早的時期,但無論是大眾認可,還是做工,以及自己的文化寓意,歷史研究價值都是非常高的,因此漢鏡總體的水準是最高的,能有這麽多的漢鏡保存下來,就更好印證了這點。

中國古鏡的發展並不是壹個順當的走勢,而是來回中斷的走勢。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發展起來,秦漢之際達到了壹定的巔峰,結果由於漢末戰亂的因素,再加上南北朝的形成,銅鏡的制造生產處在了停滯的狀態,當時依舊是沿用漢代的壹些生產技術,沒有什麽大的突破,況且文化層面也遠不如漢代。唐朝算是重新撐起了銅鏡事業,偏偏唐末之後,銅鏡自身的價值發生了改變,宋代開始人們就更加註重實用性了。

本身銅鏡就是用來照的,就算是裝飾,也就裝飾壹些尋常民間的圖案就行。因此後面的這些朝代,對於銅鏡的要求就是以實用性為主,這就導致銅鏡平庸化,沒有之前的那種獨特寓意了。漢唐階段的社會文化,與後來的宋明是有明顯不同的,經歷了戰亂與民族融合後,原始的不少文化都被中斷,能傳承下來的就非常少了,宋之後銅鏡的地位也是不斷走低,到了清朝就正式被玻璃鏡子給取代,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觀念也越來越先進,鏡子也就只是壹個生活用品,它也失去了承載文化的意義。

我們回顧之前的文化,就只能是從壹些古鏡中來搜尋了,古代的壹些文人對於銅鏡是非常重視的,不少人就直接將詩詞寫到鏡子上。況且銅鏡往往是壹些女子們的私人物品,這種東西是不能隨便給人的,有的女子就拿這個做信物,本身這也是她們閨房裏面的壹個標誌物品,因此銅鏡在古代的壹些文學作品裏面常常是與壹些經典故事有關。可惜的是銅鏡受困於用法,作用相對單壹,因此它的地位與文化價值,就不如瓷器這些東西那麽高,況且這種偏向女性用品的東西,人們倒也不會那麽重視。

參考文獻:

《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