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的拼音是zhāi。
摘,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 。摘是形聲字,從手,啇聲。本義指采摘、摘取。引申為選取。
摘字是個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左邊的提手旁作形符,表示跟手有關;摘字右邊的啇是由啻chì,訛變而來的,作聲符。手字與啇字組合,指用手采揀樹上成熟的果實。因是指用手采揀樹上的果實,所以古人用提手旁的手字作摘字的形符。楷書的字形是由小篆演變而來的,寫作摘。
摘字的本義指采取、摘下來,如摘取也稱采摘;拿下來、除掉稱摘除。摘字由本義引申指選取。如摘錄後加以編輯稱摘編,摘錄要點稱摘要,摘要記錄稱摘記,在文章或講話中摘錄或引用別人的話稱摘引;指出缺點錯誤,加以批評稱指摘;讀書時只摘記壹些漂亮詞句,不做深入研究稱尋章摘句,該詞也指寫作時套用前人的章法、語句,沒有創造性。
摘字假借指借,在急用時臨時向人借錢稱摘借。摘字寫法,扌窄商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都齊平。扌,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商,亠的橫筆從豎中線起筆,?的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段在橫中線;框內古寫在右下格,底部高於?。
摘山煮海的典故
1、摘山煮海,意謂開山煉銅,煮海為鹽。.煮海水為鹽。 唐 陸贄 議減鹽價詔:專煮海之利,以為贍國之術。 宋 蘇軾 表忠觀碑:吳 越 地方千裏,帶甲百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2、清,周亮工書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五編第壹章第二節:沿海地帶煮海水為鹽,俗稱煮海。煮沸海水。神話傳說,秀才張羽同龍女相約為夫婦,後受阻, 張羽得寶物,煮沸大海,制服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