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通俗地說,就是養成壹種自覺思維——在掌握了壹定認知策略與自身認知特點的前提上,經常自覺地對自己思維的狀況本身進行“反思”——監控與調整,久而久之形成壹種下意識按照思維認知規律與自身認知特點進行思維的習慣!
我個人嘗試了壹下,感覺這種訓練方式確實有用,不過必須要持之以恒,且註意力壹定要集中!下邊是我對自身整體思維中存在的問題、不足進行反思及改進的壹次實例:(因為在進行該項訓練時,我當時正在研讀認知心理學、智力開發壹類的專著,因此在文字中學究氣與術語稍多了壹點,不過相對而言,這樣在概念表達上也往往更為準確。因此也就不作修改,全文錄下)
目前思維中存在的問題
壹、 在記憶方面的問題:
1、由於對初始信息、事物本身觀察的不深刻、不全面以及記憶的不準確、不深刻,造成在思維過程中常出現思維前提、已有判斷、信息被遺忘或掌握不確切的情況,導致進壹步地分析、推理無法有效展開!
2、在平時學習中,由於未能將各種信息、知識分門別類、有序地加以儲存(短時記憶轉為長時記憶),也沒有經常性地對知識進行系統化地整理,導致知識記憶的不牢固,知識儲存的相對無序,這就造成了在具體思維過程中所需的問題信息、背景知識不能被迅速檢索、有效地激活運用,導致了思維的不暢與經常卡殼的後果。
二、在思維的程序與策略方面的問題:
某些思維的程序化策略掌握得不夠熟練,其種類與數量也不夠。具體表現在:
1、對某些思維的程序化策略的掌握還遠未達到"內在化"的程度:當問題超出經驗思維的有效範圍,直覺思維偏差或喪失方向時,相關的程序化思維不能迅速被激活,甚至壓根就沒有學習過相關問題情境的問題解決策略,無法自覺有效地指導思維找到新的方向,造成思維卡殼、斷線!
2、對數學、邏輯等思維工具掌握不熟練。只能較直接、經驗地分析問題,不善於將其轉換為數學、邏輯形式加以考察,造成很多問題因無法抽象、簡化而難於解決;很多問題也因無法量化、具體化,導致難以比較分析而不能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