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緘其口成語詞典中意思:在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也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1、三緘其口的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2、三緘其口的用法
三緘其口作動賓式;在句中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3、三緘其口的寓意
“三緘其口”反映的不是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是人的語言控制能力。日常生活中,即使十句話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贊,但是如果說錯壹句,就會立刻招致他人的非議;即使十次計謀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獎賞,可是只要失敗壹次,接二連三的苛責就紛紛到來。
所以人們應該謹言慎行,寧可沈默寡言,也不要浮躁多言,寧可笨拙愚鈍,也不要故作聰明,無論做什麽事情說什麽話之前皆應該謹慎三思。
4、三緘其口的近義詞
(1)默默無言
拼音:mò mò wú yán
釋義:默默:不出聲。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2)噤若寒蟬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釋義:像深秋的蟬那樣壹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三緘其口的例句:
1、出現問題後,負責單位壹味推卸責任,對事故原因三緘其口,對家屬索要賠償的呼聲置之不理,其行為讓人寒心。
2、陳老爺子卻是最喜歡打聽人家的隱私,見林明啟不說,便知道有內情,他死纏著林明啟要林明啟交代清楚,林明啟卻三緘其口,不願意透露壹個字。
3、雖然在歌迷面前對演唱會細節三緘其口,但他還是透露舞臺上會置放兩臺兩人最愛的三角形鋼琴,屆時大家會壹起合奏、合唱,以組曲方式擦出音樂的火花。
4、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於不了解的事,我們最好三緘其口。